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走近“杀人”游戏:热衷者像吸毒般欲罢不能[评]

www.zjol.com.cn  2006年05月07日 01:57: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发表评论]

  编前

  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实际行为都处于社会道德约束的压抑状态中。而在成人游戏中,角色扮演能使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并展开想像力,运用逻辑分析去解决问题。它对锻炼思维、释放压力,宣泄情绪、展示个人才能,提升自信心、满足某种心理需求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游戏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关键在于游戏者的自控能力。杀人吧受到高知识层的青睐,毕竟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存在有合理性,但是也不能排除,游戏过度会产生的心理问题,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容易造成失衡。

  如果不是我执拗地“死缠烂打”,如果不是碍于朋友介绍,吴新(化名)肯定会断然拒绝我的采访。

  作为一个6级的职业“杀手”,她实在挤不出时间:上班惦记着下班,工作盼着周末,思念的主题只有一个——杀人吧。

  “杀人游戏”,这个近几年风靡于国内的心理游戏,加上电影《天黑请闭眼》的推波助澜,已不是什么新鲜词儿。去年,一种专门以杀人游戏为主营业务的实战地——杀人吧,又开始成为许多白领趋之若鹜的休闲场所。

  杀人吧的出现,让像吴新这样热衷杀人游戏的人“终于找到了组织”。

  益智、宣泄、博弈、暧昧、情感……杀人吧,在这个颇具血腥的暴力名字下,却包裹和承载着太多“名不副实”的意义。

  体验:让“杀人”变得专业

  4月中旬的一个周日,在魏公村一个不起眼儿的写字楼里,我找到了杀人吧的“老字号”——爱酷思益智文化俱乐部(xclub)。在聚集了十几家“杀人场子”的京城,这个全国第一家成立的专业杀人游戏场所,一直是圈内玩家比较认同的“根据地”。

  大楼门前停满了私人轿车,衣着讲究的人,三三两两出入,有的人是玩几个小时,有的人则是彻夜不归。走进大厅,一侧墙上的电子显示牌在不停闪动,交替出现着玩家的昵称以及他们的实时成绩。

  由于该俱乐部采取会员制,参与游戏的会员持有电子会员卡,并有一个ID昵称,作为代号。进入游戏、统计成绩、计算费用都通过小小的卡片来完成。派发游戏牌、指挥游戏以及法官的各种判断都由电脑发声来完成,以示公平和专业。会员则随机进入包房进行游戏。

  夜幕降临,“包房”已是人满为患,不少人在大厅等待补位。而刚刚散场出来的游戏者似乎意犹未尽,彼此争执得面红耳赤,嘴里嘟哝着听不懂的术语。

  据培训员介绍,杀人游戏是一项需要8个人以上参与者的集体娱乐活动,玩法并不复杂。以8人为例,游戏中人的身份分为3种,4人为平民,2人为杀手,2人为警察。每局开始前,参与者摸取身份牌,游戏开始后,杀手每轮杀掉一个人,警察和平民则需指认出谁是杀手,通过投票将其推出,游戏以杀手或警察淘汰掉全部对手为胜。

  经过填表、拍照、确认专用昵称、简单培训后,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我被随机安排到一个游戏包房。16个陌生男女围坐一圈,每人桌前放着号码牌,表情悠然。

  作为“法官”,一位衣着整齐的女服务员坐在包房内长桌的前端,通过电脑操作完成游戏。

  “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天黑请闭眼。”随着指令的发出,所有的人把放在面前的面罩拿起来,戴在脸上。“杀手请睁眼。”握有杀手牌的玩家放下面罩,“谋杀”了一个闭眼者,随即戴上面罩……

  我摸的牌是警察,然而,杀手很老到地暗杀了我这个新手。接着,就是猜测、辩解、推理、判断、所有游戏者通过各自发言,举手表决谁是坏人,接着又是下一轮“天黑请闭眼”,直到杀手被抓或者警察被杀。

  一环扣一环的悬念,一个接一个的出乎意料,一场现实生活中的福尔摩斯探案开始。

  我因为“被杀”,可以洞察一切,虽不能发言,但仍然能体验到斗智斗勇的快感和紧张。

  两个小时后,第一场游戏结束,通过各自阵营的合作和斗争,大家的距离感很快消除,16个人迅速熟悉起来。对于新手的失误,有的老手会给予耐心的指导,有的人则比较焦躁。

  身旁一位玩伴告诉我,包房里有时会“安插”一两个工作人员,带领和指导新人玩游戏。

  11点将至,我准备离去,大部分玩家却无去意,在他们看来,“热身”刚刚结束,杀人游戏才渐入佳境。

  据说,杀人游戏发源于美国硅谷,1999年由归国的留学生传回国内并在多个城市流传开来。它本是聚会者饭后休闲消遣的方式,近几年,国内出现了几十家专业经营此类游戏的杀人吧。仅xclub,自2004年11月成立以来,在全国就已发展了两万多会员,长期玩家达到700~800人(指一星期平均消费三次)。目前,还有很多类似的俱乐部纷纷建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100多万人参与此游戏。

  “杀人游戏最早是从IT和媒体圈流行开来,不过现在各行各业的都有,如企业高管、市场营销人员、演艺界明星等。”一位玩家告诉记者,乐于此道的人多是有车一族的白领,知识层次较高,经济实力雄厚,年龄大致在25岁至40岁之间。

  像吸毒一样欲罢不能

  在xclub的江湖中,像吴新这样6级以上的武林高手大概有100多人。他们都会形成特定的圈子,以论坛和比赛的方式“以杀会友”。

  其实,吴新的“杀龄”并不长,但自从去年8月与杀人吧“第一次亲密接触”后,剩下的情节,就像一场热恋故事变得一发不可收。

  “一玩就爱上了。”对于吴新来说,去杀人吧就是必修课。以前她在一家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工作相对轻松,下班之后,她会和老公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肚子问题,然后匆匆奔赴“杀场”——汽车电影俱乐部,一玩至少就是七八个小时,到了节假日,更是通宵达旦。

  吴新丝豪不掩饰自己对杀人吧的狂热:“去年国庆的时候,简直玩疯了。平均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最后身体透支,实在受不了了,我们才进行调整,现在基本是一个星期去三四次。”

  “杀人”最大的功效,竟是给她平淡的爱情输入新鲜的血液。

  在认识杀人吧之前,吴新和老公的家庭生活基本没有交集:老公喜欢打桥牌、下围棋、玩电游,她喜欢看电视剧,俩人的爱好从来不搭界,生活作息也迥然不同,一个早睡早起,一个晚睡晚起。

  “他睡觉时,我在看肥皂剧。我闭眼时,他也该起床了,一天总共说不上几句话。可是,现在彻底改变了,我们从来没有对一个事物有如此一致的爱好。下班后,我俩简直就是铁杆战友,一致行动,每天有说不完的杀人话题。结婚五年了,虽然也为‘杀人’吵过架,但是感情却越来越好。”

  去杀人吧“杀人”,成为吴新生活中很重要的例行内容。从去年8月至今,他们已经为此花费了三万元,“有时一次就玩了500元,收入的三分之一都用在这儿”。现在她和老公基本维持收支平衡,没有储蓄,也不准备要孩子。

  “你知道吗?这种感觉可能就像吸鸦片。我想我是上瘾了。”吴新告诉我,他们也曾经有意识控制,周末把自己关在屋里。但周六周日,脑袋里全部是杀人,不玩就心慌,结果还是受不了,没几天就恢复常态了。“我知道这样对工作和身体都不好,但就是欲罢不能。”

  吴新说,有个朋友,比她更极端。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结果因长期泡杀人吧,公司员工几星期找不到他的影儿。玩了两三个月后,他突然发现公司的钱全空了,于是拼命干了一个月,赚回钱后又继续踏上“杀人”征程。

  是演员还是自己?

  “喜欢做杀手的感觉,可以主宰其他人的命运,然而,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从事第三方认证工作的徐小姐,在现实生活中低调而且平凡,但在杀人游戏中,她却可以成为焦点。

  “每次游戏都是一场自我挑战。如果赢了,精神上的满足感、认同感和成就感是难以形容的。曾经有一段时间,自己的状态也很好,并把它带到了工作中。”她说。

  “玩到最后就成为伟大的演员”,“杀人如做人,到最后就是拼人品”,这是杀人圈广为流传的两句名言。是做回真正的自己,还是成为最伟大的演员,在杀人游戏中,这永远是一个悖论。

  一方面,要释放现实生活中无法展示的潜能和压力,一方面,要通过谎言和表演来伪装自己。也正是后者,受到许多媒体和社会学家的批评——“杀人游戏充斥着欺骗和伪装。”

  陈明(化名),5级杀手,美国MBA,海归,公司老总。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他时,他却反问道:“游戏的规则就是保护自己,律师为当事人辩解,也是说谎了?即便是撒谎,游戏中的谎言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也不会带来伤害。”

  在他看来,游戏就是游戏,这种模式在现实生活不具备可移植性。“如果像讨伐小学生玩电游一样,批判这个游戏群体,无异于把高理性群体降低成感性人群。”

  做房地产销售的女士告诉记者,杀人对于她来说,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时尚。在她眼中,卡拉OK、蹦迪、打麻将等早已成为庸俗和过时的代名词。

  “既缓解工作压力,又锻炼分析推理能力,还可以交几个情投意合的朋友。又绿色又健康,何乐而不为?”她问道。

  和陈明一样,很多圈中人“每次去杀人吧,像回到了家”。“这里没有太多的功利意味,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品好,朋友就多。”他们在游戏中达成默契,结下友谊。这些互为“老朋友”的人,也许不会主动询问你的职业、你的手机号,甚至对你的姓名和年龄都一无所知,但是需要的时候,会给予热情的帮助。

  在这个社区中,从杀友发展为球友、车友、“驴友”的大有人在。每个人都能各取所需。

  “当然,确实也面临很多诱惑。有多少单身男女牵手,有多少情人翻脸,这种故事天天都在上演。”一位玩家说。

  有一点神秘,有一点危险,有一点惊险,有一点谎言,但也不乏真诚。

  这就是杀人吧。

  杀人,心理有病?

  陈明很认真地给我说了一篇记者写的报道,大致意思是,去杀人吧的人大都有点儿心理变态,还有暴力倾向。

  “这篇报道被挂在我们的论坛上,大家看了,都觉得挺乐。这是对杀人游戏缺乏基本的了解,虽然它的名字有点耸人听闻,但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文雅的益智游戏。而且,它最大的乐趣就在于逻辑思辨的过程。”

  北京绿心情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师齐清波分析,该游戏群体大都受过良好教育,有大学老师、记者、IT人等。他们有交往需求,而且对交友层次要求很高,所以对杀人游戏情有独钟。

  “游戏是人类从孩童时就开始从事的活动之一,即便在长大成人,更加理性化、社会化之后,还保留着潜在对游戏的追求。杀人游戏是早期儿童游戏的一种延续,只不过添加了判断、推理和思维的成人技巧。它有攻有守,常玩常新,每次结果不确定,这种追求的过程,能够使人得到心理满足。”

  “游戏,就是生活的幻影;追杀,就是一种虚拟体验状态。”齐清波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实际行为都处于社会道德约束的压抑状态中。而在成人游戏中,角色扮演能使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并展开想像力,运用逻辑分析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这是由内在驱动力决定的。它对锻炼思维、释放压力,宣泄情绪、展示个人才能,提升自信心、满足某种心理需求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齐清波分析,杀人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角色体验。游戏中,每次角色不同,结果不同,过程不同,使玩者对事物的评判不容易出现偏激。

  而杀人吧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游戏人数限制的要求,另一方面,陌生人的交往,增加了游戏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具有一定的交友功能。在杀人吧里,由于没有物质、权力和利益关系的牵扯,相对来说,交友比较单纯,同时能促使个体在团队协作中增强合作意识。

  “其实我们在心理治疗中,也会采取类似的治疗手段。例如心理剧表演,让孩子扮演爸爸妈妈,通过心境展示、情绪宣泄,达到心理上的疏解。警匪杀人游戏,对于高压人群减压,可以适当采用。”

  但是,齐清波还是表达了他的忧虑:“把社会变成游戏,把游戏变成社会,很难‘一刀两断’,多少会有影响。”他认为,游戏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关键在于游戏者的自控能力。杀人受到高知识层的青睐,毕竟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存在有合理性,但是也不能排除,游戏过度会产生的心理问题,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容易造成失衡。

  他呼吁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进行一些体验之后,做相关课题研究。无论专家们褒贬如何,都市里依旧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以杀会友”,并在一场场虚拟的精神历险中,忘我投入,乐在其中。

  也许,杀人吧的充实,正好填补了现实生活的虚无。

  “今天,你杀了吗?”……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陈磊 编辑: 何始玉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