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和博大丰厚的历史遗存。
早在18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在黄河之滨点燃圣火,走出蛮荒;在汾河岸畔耕作渔猎,艰难创世,度过了漫长的童年,创造着迷人的神话。史前时期,特别是新石器时代以后,三晋大地满布人类活动的遗迹。在国家、阶级诞生的前夜,古史中的尧、舜、禹,都把国都分别建在了山西南部的平阳、蒲坂和安邑。尤其是陶氏遗址的惊人发现,将告诉世界一个重大的史实:山西南部是最早“中国”的雏形,华夏文明的“直根”;今日之中国,正是从这里走来!
开启华夏文明的源头,山西又张扬起历史先锋的大旗,主演了夏的更替,屏蔽着商的安危。而到了周代,这片龙兴之地更有泱泱晋国的傲然崛起,虎视天下,逐鹿中原,成就霸业;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各领风骚,欲与强秦试比高……在这烽火连天、大浪淘沙的岁月里,晋国的先民们叱咤风云,纵横四方,文韬武略,强征精治,铸就了辉煌的大事业,创造了灿烂的晋文化。
“六王毕,四海一。”
秦王赢政翦灭六国,一统天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此间,山西作为北方草原和中原农业两大文明板块交流、融合的舞台,以其特有的博大胸怀,吞纳四方之灵,容蓄八面之气,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英雄史剧:裹着边塞沙场的征尘,匈语胡乐溶进大国礼仪;和着天竺之国的梵音,西方圣教化成本土文化;携着盛唐强宋的雄悍,青山厚土营构古建宝库;踩着金调元曲的雅韵,乐舞技艺编织戏曲摇篮;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出关越境铸造海内最富。而到了现代,山西更是肩负民族大义,建立抗御侵略者的基地,矗立起一座捍卫中华尊严的血色丰碑…… 我们的祖先以其无以伦比的伟大智慧,创造了光华四射的古代文明——它们穿越了弥久的时间隧道,历经了无情的风霜雨雪,至今仍遗存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光照着人类探索未来文明的脚步:
山西省目前保存下来的不可移动文物35000处;馆藏文物50余万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位居全国之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世界文化遗产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00处。可谓蔚然大观,名扬四海!
铺排在这片土地上的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全,时代早,价值大,品位高,突出地体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兼收并容的豪迈气度和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史前文化遗存丰富 在今天的黄河、汾河、漳河、沁河及桑干河流域的40多个市、县境内,发现人类化石和旧石器地点近30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芮城西侯度、襄汾丁村、阳高许家窑、朔州峙峪、沁水下川等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文化早、中、晚期的典型代表。这些数量巨大的石器时代遗址,为揭示人类童年的奥秘,提供了一部浩瀚的无字地书。
古代建筑冠居全国 在三晋大地上,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清末民初,土窑洞、寺、观、庙、堂、亭台、楼阁、衙门、监狱、栈道、桥梁、宝塔、民宅等,丰富多彩,俯仰皆是,总数近20000处,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座,占全国现存同期同类建筑的72%,因此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这些建筑布局完整,规模宏大,庄严凝重,雄伟气派,无不散发着古老的传统气息,呈现着久远的承传脉络,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人类历史的浩瀚长空。
彩塑壁画异彩纷呈 山西现存历代彩塑12000尊,壁画23000平方米,上迄盛唐,下至明清,连绵不断,代有佳品。五台南禅寺、佛光寺的唐塑,晋祠圣母殿、长子法兴寺的宋塑,大同华严寺的辽塑,朔州崇福寺的金塑,晋城玉皇庙的元塑,平遥双林寺、隰县小西天、长治观音堂的明塑,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五台佛光寺唐代壁画,平顺大云院五代壁画,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灵邱觉山寺辽代壁画,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以及娄睿墓北朝壁画,华贵精美,无与伦比,可谓古代“彩塑的宝库,壁画的长廊”。
石窟造像精品荟萃 山西现已在册的石窟寺300多处,早自北魏,晚至明代,特征鲜明,脉络清晰。如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榆社响堂寺石窟,平顺金灯寺石窟,高平羊头山石窟,昔阳石马寺石窟等。其中,大同云冈石窟规模最大,成就最高,沿武周山崖绵延一公里,雕造大小佛像51000尊,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中国“石窟三圣”,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民居城池名闻中外 继高平陈妪镇元代姬氏民居之后,三晋大地明、清两代以至民国的民居建筑随处可见,如襄汾丁村民居、沁水柳氏民居、汾西师家民居、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阳城皇城相府等,规模恢宏,建构精湛,堪称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明珠。除此而外,大同、平遥、代县、祁县、新绛均以其出类拔萃的人文环境,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而平遥古城更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具的优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长城关隘连绵不断 现存战国、北朝、隋、唐、明、清时期长城2500公里,是全国保存古长城最多的省份之一。纵观三晋大地,内、外两道长城逶迤绵延,娘子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等著名关口,布设在长城沿线,无数的烽火台、点将台、阅兵台,静守在荒山大漠,陪伴着戌边将士早已荒颓的墓冢,诉说着往昔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仍然散发着一种历史的沧桑。石刻碑碣琳琅满目 自古以来,各代雕造匠师以自己的高超技艺和审美理念,在山西留下了众多精美的石刻碑碣。北魏孝文帝的《南巡碑》、唐王李世民的《晋祠之铭并序》碑、唐相裴氏的《平淮西碑》、宋代史家司马光的《神道碑》以及离石汉画像石、沁水南涅水石刻等,弥足珍贵,影响深远。
戏曲文物独树一帜 作为中国最早的戏曲发祥地之一,山西以其悠久深厚的戏曲渊源,举世瞩目的戏曲大师,古朴珍美的戏曲文物以及宏浩繁多的戏曲剧种,而被冠之以“中国戏曲摇篮”。至今仍存留的7座元代舞台为全国仅有,而乐舞陶楼、伎乐佣、绯优陶佣以及丰富的戏曲壁画、墓葬戏曲砖雕,亦十分丰富。其中,稷山金墓博物馆,保存有大量砖雕戏曲文物,是研究中国戏曲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区域考古引人注目 国家的起源,夏文化的探索,晋文化的研究以及北朝考古等,都是山西独具的特色和优势。襄汾陶氏遗址将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的重点,而“夏墟”上的东下冯,又是追索夏王朝及其文化的热点。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铸铜陶范和侯马盟书轰动世界,而曲沃晋侯墓地的重大发现,又对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西周纪年的确立,提供了科学的年代学标尺。同时,大同作为北魏都城,在长达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北朝考古的重心也在山西。
革命文物遍布全省 山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重要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数量很多,价值很高。在太行山有八路军总部旧址,在吕梁山有晋绥边区政府旧址,在太岳山有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在五台山有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还有女英雄刘胡兰、李林、尹灵芝等革命纪念地,它们至今仍静卧在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继续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
悠悠五千载,茫茫无尽时。
历史对山西的眷顾与青睐,终于在这片龙兴热土上蕴积出一个亘古的辉煌。可以说,整个山西简直就是一部鲜活可读的中国通史,演奏的是一部博大雄浑的华夏文明交响曲。这一切足以使我们骄傲地向世人宣称,五千年文明在中国,华夏文明看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