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低价卖能源高价进日用”的历史
朔州经济发展追求科学发展观下的GDP
浙江在线5月15日朔州讯(特派记者 李敏)曾毕业于经济院校、履历新闻工作十年、刚上任80天的市长田喜荣面对全国众多网络媒体记者毫不陌生,谈起朔州各项经济发展指标数据同样毫不陌生地脱离讲稿。
市长思路:蛋糕做大了,分享的蛋糕就多了
在田喜荣的眼里,GDP发展是第一要务。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坦言自己如果在GDP与人民生活水平考量之间权衡的话,首推GDP。
“GDP代表着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增加!”田喜荣说,目前,该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87元,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81元,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想根本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大力发展GDP,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怎么增加人民的财富?
田喜荣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蛋糕做大了,分享的蛋糕就会多些,同理,整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加了,人均生活水平当然提高了!”
推GDP发展当然是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科学和谐的进行发展。
市长论市:地方特色——建市依托厂矿
据悉,朔州建市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最开始是依托当地的一矿两电(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露矿以及华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神头一、二厂)而立起来的地级市。
正因为如此的渊源,朔州与大型国企有着天然联系。大企业给予了地方和人老百姓许多切实利益。道路修建、移民搬迁,尤其是对GDP的贡献。数据表明,目前当地的煤矿、电力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70%。
市长重农:新农村——一矿助一村
目前,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命题,朔州根据区域经济特点,采取“一矿一村”的模式,矿村结对后,劳动力解决了,生产力提高了,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了。企业支援对口村建起了100所学校,几十个标准医疗卫生机构,把100个村的道路修缮了,通讯设备引进了,基础设施得到了彻底改造。
朔州历来有畜牧优势,以生态畜牧为重点的特色农业有了较快发展,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优质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和延秋瓜菜四大生产基地。生产畜牧经济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是全省最大的奶牛生产基地和肥羔羊、肉牛养殖基地。
市长视点:价格调整——“告别卖出便宜进来贵”
田喜荣是经济院校毕业的知识型官员。浙江在线记者提问:目前经济对国内经济学家有什么评价?市长最近研读的经济学论著是否可以推荐?目前加快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步伐会否让朔州的经济快速膨胀,出现竭泽而渔,透支资源的现象?
面对浙江在线记者抛出的一连串问题,他回答起来从容不惊,田喜荣认为中国的经济学家都很优秀,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国家繁荣昌盛,经济学家们为此呕心沥血,致力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他向记者们推荐了最近研读的经济著作《新制度经济学》和《民营经济发展》,可以看出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路。
这位个性市长很注意分析沿海先发展起来地区的经济腾飞经验,他说,什么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什么地方综合实力就提高了,什么地方改革加快,经济增长也就加速了。
在谈到山西与其他地方发展的不均,田喜荣有自己的分析:对山西各矿产地而言,有两个价格因素的冲击,一是国家过去对能源价格的控制,卖给沿海发达省市的煤等原材料能源价格普遍较低,而从发达地区买入的日常用品价格高,如此受制于价格控制原材料与日用品、电器、纺织、百货的放开矛盾,造成了山西发展较慢的主要政策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