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中油管道局的施工人员对中哈管道实施最后一道焊口的对接处理。
资料图片:一名施工人员在拍摄中哈管道最后一道焊口的对接处理现场。
资料图片:中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中方总经理孟繁春(左)和哈方总经理朱马季拉耶夫在焊接成功后握手庆贺
资料图片:中油管道局的施工人员对中哈管道最后一道焊口实施对接处理。
哈萨克斯坦输往中国的石油计划于5月通过阿塔苏—阿拉山口石油管道进入中国新疆的独山子石化公司。毫无疑问,这一事件是中国近年来加强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一次重大胜利。
中国关心的,不仅是为经济飞速发展所需进口石油的补充来源,还有保障这种“黑色金子”运输线的可靠性。目前,中国进口石油的大部分是通过海上途径运输,这就使其易受攻击。如果中国与美国关系紧张,在太平洋地区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国海军可轻而易举地切断中国的海上交通线。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发现大型油田,这引起中国的关注。而中国的西部邻居们也开始把中国看成是一个重要贸易伙伴,并加强向中国出口能源。中哈于2004年开始铺设输油管道,并以极快的速度于2005年年底完工。中国十分关注安全的陆路石油运输线。这一项目双方共投资8亿美元,输油管道长988公里。中国又在其境内铺设了200多公里的阿拉山口—独山子管道。除了哈萨克斯坦,中国也十分关注同俄罗斯的石油能源合作。
出于战略考虑,中国在能源政治上同主要供油国签署了长期合同。铺设出口石油、天然气管道的走向也成了一个大的地缘政治斗争的手段,纯粹的经济行为要服从于政治和军事战略利益。
由于美国认为2020—2025年世界舞台上可能出现第二个强国,这将与美国追求在世界舞台的绝对领导权发生冲突,因此美国千方百计地削弱自己在未来世界舞台上的竞争者。
而中国经济的要害就是在能源储备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严重依赖石油进口,因此美国一直想给中国扩大石油进口制造更大的麻烦。出于这一原因,美国对中国同俄、哈两国在石油领域达成的协议感到不安。为此,美国外交人员开始加强对哈萨克斯坦的关注,美高官也开始对哈进行访问。对美国来说,哈萨克斯坦具有潜在的意义:第一,它是美国巩固其地区地缘政治的据点,可以说是俄罗斯的“软肋”;第二,它是能源资源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在最近中东、非洲和南美一些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下显得特别重要。
5月份,美副总统切尼访哈,他此行主要目的是敦促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对输油管道的走向做出“正确选择”。美国为实现自己的地缘战略,不仅阻止哈俄经济和军事政治合作,还计划将输向中国的石油转向西方国际市场——纽约、伦敦、东京等交易所。
现在,国际能源斗争十分激烈,美国正竭力阻止中国成为世界的一极,中亚地区自然成为两个世界强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的主要舞台。(摘自5月17日《红星报》,原题:交战场——中亚,作者安德列·基耶夫,俄罗斯能源地理政治信息研究所专家;玉鹏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