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剖腹产手术中的200毫升输血,让小雪(化名)感染了艾滋病。蒙在鼓里的小雪10年来疾病不断。去年年中,小雪因意外怀孕打算人流时,得知病情。随后,丈夫刘杰也查出感染艾滋病。夫妻两人为了把肚子里的孩子拿掉,奔波于诸多医院之间,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小雪只得无奈地生下孩子。新生儿“小东西”是否感染HIV当时无法判断,市公共卫生中心的医生告诉他们,等“小东西”长大点,通过病毒载量检测,才能知道结果。自“小东西”出生那天起,他的命运和将来,让刘杰夫妇日日夜夜无法安睡。
昨天下午4点,市疾控中心传来的一个喜讯打破了徘徊在这个家庭成员间的阴霾———“小东西”接受了艾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呈阴性!也就是说,“小东西”没有感染艾滋病!
“早晚都必须面对”
3月23日上午8点半,小雪带着襁褓中的“小东西”来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水电路门诊部,接受艾滋病毒载量检测。这一天,刘杰和小雪等了很久,也怕了很久。
“大约一个月前,市公共卫生中心副主任卢洪洲教授就通知我们,可以给‘小东西’做检测了,我们一直很犹豫。”小雪生下孩子时,医生告诉她,虽然已经做了母婴阻断,可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孩子长到一岁半时,才能测出是否感染艾滋病。
当时孩子还不满4个月。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下子提前,小雪和刘杰有些不知所措。接到通知时,小雪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去测”,丈夫刘杰也是一样。
“我们不去测了,有生之年,我们就养着他,只要他快乐就行!”
“他能快乐吗?别的孩子去上幼儿园、托儿所,他就只能呆在家里。”
“我们还能活多久呢?这个我们自己也不知道。”
刘杰和小雪在矛盾中挣扎了整整一个月。“只是自欺欺人罢了,这个结果早晚都必须面对。”最后,小雪下了决定。
“这小孩长得真好看”
那天早上,“小东西”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被子里,一掀开头盖,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忍不住夸赞,“这小孩长得真好看!”
“小东西”比普通的孩子更胖,脖子、手臂、大腿,一节一节跟莲藕似的。这可给护士抽血带来大麻烦。
护士王俊在他的颈部、腿部一寸一寸地寻找静脉,可是“小东西”不仅血管纤细,胖嘟嘟的身体把皮下静脉都掩盖了。
一次、两次、三次……先后来了两个护士,尝试了二三十次,始终没有把握把针扎下去,倒是“小东西”的皮肤,被磨出了点点血印。
半个小时过去了,卢洪洲教授决定亲自上阵。9点09分,一针下去,正中腿部静脉,绛红色的鲜血一点点注入针筒。8毫升鲜血注入两个试管,马上被送往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我天天祈祷着”
在等待结果的两个月里,小雪的心始终悬在半空,“我天天祈祷着,孩子能够健康!”
“小东西”的检测跟一般成人做的HIV检测不太一样。一般来说,新生儿长到一岁半,才能进行HIV初筛和确诊试验。但“小东西”情况特殊,有关部门决定加快进程,进行“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检测’,可以测出孩子体内艾滋病病毒载量。”卢洪洲教授说:“他的生长发育非常健康,现在检测结果也呈阴性,临床上看,他已经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了!”
小雪说,“小东西”出生起,没有得过一点疾病,连普通孩子常有的感冒、腹泻都未曾有过。
第一例成功的母婴阻断治疗
“小东西”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喜讯,对于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卢洪洲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上海第一例完整的、成功的母婴阻断治疗。“母婴阻断”并不是常人想象地通过手术来进行,它分三个阶段:母亲怀孕28-32周时,服用艾滋病病毒阻断药物;分娩时采取剖腹产,减少婴儿经产道时的感染几率;产后,母子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艾滋病抗病毒药。
如果不进行任何干预,母婴传播的概率是30%,而经过成功的母婴阻断治疗,可以把这个概率下降到1-3%。卢洪洲说,虽然小雪服用艾滋病病毒阻断药物的时间有一点晚,但是她的后两个步骤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小雪很欣慰地告诉记者,乙肝的传播途径和艾滋病一样,她是乙肝患者,幸运的是,“小东西”并没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