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学校幼(2)班的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念诗歌
王莹伸出双手说,她希望右手中指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伸直本版图片金志刚摄
“有一次,我路过天马小学,听到一位老师在朗读英语课文,我觉得她读得真好,我使劲地听,但是听不太懂。我多么希望能和上海的小朋友一样,在上海的学校里上一堂‘真正’的英语课啊!”
这是来自浙江绍兴的11岁女孩郑煜铃的“六一心愿”。
20天前,当本报和中华爱心义工在上海联合推出“收集1000个农民工子弟的心愿”活动时,我们没想到,每个外来务工者孩子心愿的背后,竟都有着让人动容、令人感慨的故事。
24日,记者跟随义工再次走进外来务工者子弟学校,探寻一个个心愿后面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
看看上海也是“奢望”
这两所学校都在松江区,一所叫春晖学校,一所叫寿县皖松小学。
采访中,一位义工感慨道:“我应该带女儿来听听这些农村孩子的心愿,只要她听一听,可能比她妈妈唠叨一年更有效果。”这位父亲的话不无道理。外来务工者子弟的简单心愿,也许对上海孩子来说不值一提,但却难住了这些农村来的孩子。
春晖学校位于松江区新桥镇马汤村,20位老师教着12个班级,约有500名学生。据校长包振龙介绍,学校仅有的不到100本课外书,还都是别的学校支援的。
何岚是个酷爱读课外书的五年级女生,包振龙看她爱读书,破例特许她借学校的课外书到家里读,每周她都借好几本书回家,第二周就还回来,“我有时候看一本书,妈妈叫我吃饭我也不理她。”学校里那少得可怜的近100本书都被她“啃”过一遍。“家里条件不好,我知道爸爸妈妈挣钱太辛苦了,所以从来没要求过他们为我买一本课外书。我的心愿就是学校能有个图书馆,100本书太少了!”
张桂兰的心愿是和全班同学到上海的某个景点春游一次。“到上海两年了,除了和同学一起去过动物园,我再没有去过家和学校以外的任何地方。那次去动物园,车子在高架路上开,有的同学还担心车子会不会掉下高架呢。”
和她有类似心愿的还有7岁女孩吴婷。妈妈在一次火灾中去世了,爸爸忙着在工地干活,她和4岁的妹妹靠奶奶照顾。“奶奶为了我们,每天去拣废品,她太辛苦了!所以我想和奶奶、妹妹一起在上海玩一天,但我不知道去哪里,爸爸和奶奶也说不要乱花钱。”
包振龙说,不是没想过组织春游,但学校自负盈亏,春游一次最少也得让每位家长出二三十元钱,学校每学期的学费350元,500名学生尚有约100名交不上来,哪会有“闲钱”去游山玩水?
爸爸生病电脑就没了
“你觉得生活在上海幸福吗?”对这个问题,12岁的四川小姑娘罗丽邺先是点点头,但很快又摇摇头:“应该是幸福的吧,爸爸、妈妈、奶奶还有弟弟和我生活在一起,这里读书条件比老家好……但我想买一台电脑,爸爸身体不好,上次攒好了钱,爸爸生病把钱都花完了。”
罗丽邺所说的爸爸是她的继父。小女孩9岁时,亲生爸爸病逝。妈妈要照顾两个孩子,又要赡养年迈的奶奶。这时,新爸爸出现了,带着这一家4口来到上海松江。他在工地上打工,妻子做保姆,他俩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
“两个爸爸谁更疼你?”罗丽邺回答得很“巧妙”:“都疼我,但不一样——我顽皮把新裤子弄脏了,或者不听话,妈妈要打我,第一个爸爸会护住我,不让妈妈打;现在的爸爸干脆会把我送到也在上海打工的舅舅家,让我躲几天!”两个爸爸对她的爱,显然让这个小女孩感到很幸福:“我喜欢现在的爸爸,所以最怕新爸爸和第一个爸爸一样生病!”
小女孩的担心不无原因。她做梦都想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都很支持,帮她攒了近两年的钱,终于凑足了买电脑的钱。就在这时,新爸爸得了前列腺炎,妈妈和她商量把这笔钱给爸爸治病。罗丽邺爽快地答应了,懂事而又敏感的女孩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不能失去第二个爸爸了”。
“我的心愿是有一台电脑,但最大的心愿是希望爸爸身体好。爸爸已经答应我,现在又开始攒钱了。只要爸爸一直不生病,我就能买电脑了。”
贫困让女孩握紧拳头
10岁小女孩王莹面对记者,怯生生地把右手藏在背后。原来她小时候在老家玩柴火时烧坏了右手中指,最上面一节再也伸不直了。从此,她习惯了握紧拳头或把手藏在口袋里。到上海后,爷爷曾带着她去医院,医生说手术治疗把手指拉直大概需要6000元钱。爷爷抹了一把泪,用自己粗糙的大手包裹住孙女的小手说:“娃,回吧,咱没钱!你好好读书,长大有出息了,自己挣钱把手指医好。”
陈金鹏、张婉莹则为妈妈的病难过。陈金鹏的心愿是“和妈妈好好说说话”。妈妈因为药物中毒,耳朵有点聋了。有一次他数学考了一个难得的100分,跑回家对着妈妈喊,喊了几遍,妈妈都没听清楚,看着妈妈“扔”下自己去忙家务,小男孩躲到村外无人处放声大哭。而张婉莹的妈妈有心脏病、高血压,无法到外面干活,还常常头疼、头晕:“我常常半夜醒来,见妈妈还没有睡着,她在轻轻地喊疼。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妈妈能够好起来,这样我不用担心,爸爸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与其他同学比起来,韦盼“想过一个有蛋糕的生日”的心愿显得有点“奢侈”,但与上海孩子相比,这一心愿又算什么!11岁男孩说话有点“冷幽默”:“每次过生日,家里就炒几个鸡蛋,一家人一起吃,我能吃到几口呢?去年生日,我向爸爸提出要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爸爸带着我到新桥镇上的小公园走了一圈,生日就这样过完了。我是6月7日生的,真想过一个电视上的生日,有蛋糕,有蜡烛,还有小朋友一起过。”
想上一堂真正的英语课
为了准备“六一”节的节目,这两天春晖学校的罗欢欢正拉着两位同学,排练舞蹈《月亮》。因为学校里没有一个老师会教跳舞,罗欢欢凭着从碟片上学来的“一招一式”,教两位同学和她一起跳。
罗欢欢从小就喜欢跳舞,但因为家里穷,她没机会找跳舞老师学。在安徽老家时,一个家境较好的同学被父母送到一个舞蹈班上学跳舞,罗欢欢也向妈妈提出要去学,但妈妈说家里没“闲钱”。到了上海后,她央求爸爸花15元钱买了舞蹈节目的碟片,从此几乎每天她都对着电视机练跳舞。
父母在松江农村养猪,罗欢欢每天都要帮着喂猪,打扫猪圈,但干完活后她还要一个人练跳舞。有一天,她向班主任老师请假,说自己不能做早操了。老师一问,才知道前一天父母不在家,她一个人提着很重的桶喂完所有的猪,又练了很长时间的舞蹈,两个手臂酸得抬不起来。“跳舞是我的爱好,无论以后能不能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也无论学起来多困难,我都要坚持下去。”
在寿县皖松小学,另一名小女孩的坚持也感动了很多义工。11岁的郑煜铃来自浙江绍兴,她是班级里的英语课代表,老师给我们看了英语试卷,她得了100分。由于学校用的英语教材只有书本,没有磁带,所以有的章节没有办法上,只好跳过不上,但郑煜铃总是向老师请教这些被跳过的章节,还向高年级有磁带的同学借磁带,给自己补课。
“有一次,我路过天马小学,听到一位老师在朗读英语课文,我觉得她读得真好,我使劲地听,但是听不太懂。我多么希望能和上海的小朋友一样,在上海的学校里上一堂‘真正’的英语课啊!”郑煜铃说出了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