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默克尔访华带来欧洲冷暖 总体评价相当积极

www.zjol.com.cn  2006年05月27日 10:32:0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默克尔带着批评的勇气面对中国》、《默克尔在中国,态度强硬反对仿造》、《默克尔在北京谈公平》……类似标题近日占据了德国媒体的不少版面。与此相反,德国《明镜》周刊、《南德意志报》等媒体的标题则是《中国之行——默克尔吹起友好之风》、《默克尔视中国为伙伴》……分析人士指出,德国媒体对默克尔访华的关注程度是“超常规”的,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总体评价良好。中德没有像以前那样对敏感问题采取躲躲闪闪的态度,恰恰表明,中德、中欧关系正在走向成熟。

  德国为何要说硬话

  对于默克尔访华,德国媒体主要传递出两条重要信息:一是默克尔的访问“意义重大”、“有价值”。德国电视一台、《世界报》等媒体评论认为,中国是“上升的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的责任日益重大”;中国也是德国在海外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虽然某些国家,如日本眼睁睁看着默克尔经过家门而不登门拜访,心里会有点泛酸,但这无碍大局。德国官方对此次访问的定性十分积极,联邦总理府的网站在显要位置连续几天详细刊登了默克尔访华成果,明确指出德中将全面推进“具有全球责任的战略伙伴关系”,称赞“中国的发展活力无人能比”。另一方面,德国媒体认为,默克尔在对华政策上也做了一些微调。《法兰克福汇报》等媒体指出,默克尔访华期间避而不谈中方十分关切的两个问题,即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中德在人权、宗教、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的分歧,默克尔更多的是在公开场合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怕得罪人。那么,一直大力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德国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首先,德国对中国的发展前景不太放心,对中国未来发展施加影响的意图在增强。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国际问题研究所、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等重要智库纷纷出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改变整个世界,建议德国政府应努力将中国纳入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设法“约束和规范”中国的国际行为。为此,默克尔政府在亚洲政策中,大幅提升了印度和日本的地位,似乎有意通过发展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平衡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

  其次,美国因素在起作用。默克尔去年11月就任以来两次访美,修补了德美关系。另一方面,布什政府明显加大了对德国等盟友的倚重,美国总统布什刻意称赞默克尔“有魅力”、“头脑清醒,热爱自由”,表明他对默克尔抱着很高期待。在对华政策上,美国也有意牵制德中关系的发展。在解禁问题上,布什甚至亲自出马做默克尔的工作。5月23日,德国《世界报》报道称,布什在默克尔访华前与她通了电话,“建议她访华期间向中国领导人更强烈地表达德国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忧虑”。

  第三,欧洲环境发生变化,德国对外政策趋向保守、内敛。近一两年来,欧洲一体化严重受挫;东扩速度过猛,导致欧盟老成员国社会、就业矛盾突出,民众对欧盟建设的疑虑情绪日趋强烈;在内政方面,英国国内要求布莱尔早日交棒的呼声不断加强,法国将于明年举行总统选举,意大利新政府根基并不稳固。这些问题使得欧洲各国在今后数年内都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国内改革和欧盟内部建设上来。德国也不例外,内部压力恰恰是德国对华政策出现微调的主要原因。

  第四,领导人本身的因素也很重要。不少德国媒体指出,施罗德在贫困家庭中长大,大学期间又受马克思著作影响,左翼观点根深蒂固。艰苦的出身也造就了施罗德随和、讲哥们义气的作风。在对外交往中,施罗德为人坦诚、重信用,尤其爱开玩笑,与领导人交往,只要谈得拢,很快就能称兄道弟。默克尔则不太一样,她政治上保守,加上长期在民主德国(东德)生活,对东德那套社会体制有某种抵触情绪。默克尔虽不如施罗德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但她作为一名物理学家拥有长期受学术训练的优势,能够冷静分析问题,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在外交上,她强调使用明确的语言,不回避分歧。为了追求自身的外交烙印和成就,默克尔保持对华政策主导面的同时,也在有意添加自己的个人色彩。

  欧盟保持着积极的对华政策

  由于德国始终在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有分析认为,默克尔的对华态度可能成为欧洲国家对华态度的“风向标”,但事实并非如此。

  欧盟各国因利益不同,对华政策也有不同之处。英国在对华经贸关系上立场就很鲜明。此前,中欧曾爆发“胸罩大战”,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对中国纺织品征收反倾销关税。而在纺织品主要依赖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的英国,却有非常多的经销商联名上书政府,甚至发起媒体公关战,要求政府向欧盟施加压力,取消对中国征税。去年7月,中英达成与旅游签证有关的备忘录后,首批中国游客到达伦敦,旅游局局长亲自到机场接机,安德鲁王子请吃早餐,爱丁堡市长陪同看风景。一位英国官员说:“我们需要一个更宽阔的波段来与中国交流。”甚至有人说,如果哪天在《金融时报》上没有看到有关中国的报道,一定是那天的报纸缺了页。虽然英国媒体也对不少中国问题作负面报道,但不得不承认,与以前相比,现在的报道相对客观了许多。对英国的这种态度,欧洲大陆的国家不会视而不见。

  法国的对华态度则一直保持务实的特点。法国人认为,中国经济仍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之中,所以,法国媒体并不经常用“威胁”一词来形容中国,却经常爱讲,中国应该在“竞争力”方面有更大进步,因为中国竞争力排位还处在世界第49位。而其他问题需要时间也必将得到改善。

  现在的欧洲虽然在一体化上止步不前,但各国的对华态度也有一些共同点。如欧盟希望中国在保持发展的同时能够稳定过渡到“民主”、“法治”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欧盟希望通过它的作用,避免中美对抗、避免出现冷战。基于这种考虑,欧盟亚洲研究所提供的政策建议是:有力推进欧洲的软实力,推行“法治”、“良政”、“人权”和“民主”观念,如在有关防治艾滋病的计划中,着力培养保护病患个人隐私的观念;支持东亚地区的多边主义进程,东亚机制建设是欧盟扩大软实力影响的机遇;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加强对亚洲尤其是对中国问题的研究能力,相关报告指出,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机构中全职或兼职研究中国的官员约100人,而华盛顿的这一数字却接近1000人。

  合作前景仍然乐观

  欧盟的现实情况说明,德国对华政策的微调不是政策性的,对中欧关系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德国的态度是中德、中欧关系成熟的一种标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申义怀教授认为,任何一种关系,当其向高层和深化的方向发展时,都必然触及到关系中深层次的问题。默克尔虽然继承了德国前总理科尔的对华政策,但是在根本上与施罗德时期的政策没有太大区别。默克尔和施罗德只是在个人风格上有所不同。上世纪90年代是以经济促政治,当进入伙伴关系以后,就出现了以政治促经济的势头,就是通过政治磋商来解决经济矛盾。

  此外,有专家认为,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已经产生了良性互动的态势,出现了欧洲国家争相发展与中国关系的局面。从记者接触到的欧洲官员、学者和普通人来看,“中国热”在欧洲尚未减退。德国肯定也不愿意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作为欧洲大国,在中欧关系上起到了核心和带头作用。虽然欧洲各国在对华政策上有共同点,但各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有不同的侧重与需求。德国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既是经济需要,也是政治需要,如果德国想谋求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发挥影响力,就必然要与中国合作。比如,德国要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需要得到中国的支持。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王子泉 寇维维 唐惠颖 李永群 段聪聪 编辑: 陈天怀
·世界杯成中德总理话题 中国加入足球外交俱乐部   2006-05-26
·组图: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上海   2006-05-24
·默克尔结束访华乘上海磁浮列车前往机场(图)   2006-05-23
·德国女总理与上海市长会面 韩正预测世界杯决赛   2006-05-23
·半小时演讲分享见闻 默克尔上海热情见老乡   2006-05-23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