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杨静谭晶晶) 1956年5月30日,中埃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其实,作为首个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政府原准备比这一时间更早些承认新中国。
根据最新开放的解密外交档案,早在1955年11月,埃及工商部长努赛尔就曾预期,埃及将于1956年2月至4月期间承认新中国。
努赛尔的根据是,这一年间中埃两国有着频繁的文化经贸交往。1956年2月中国的贸易代表团将访埃,4月将在埃及举行一个展览会,而7月在开罗举行的亚非会议将邀请周恩来总理参加。解密档案显示,埃及方面感到:如果埃及和中国届时尚未建交,将会非常棘手,“埃及在这个时期仍有着蒋介石的大使乃是不可想象的”。
不仅如此,基于当时中国和埃及两国在反帝、反殖问题上的一致立场,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苏伊士运河等问题上对埃及的大力支持,以及双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顺利开展,迅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已成为大势所趋,是顺理成章之举。
然而,为何埃及没有如努赛尔的预测,在1956年2月至4月期间承认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呢?
解密档案显示,埃及总统纳赛尔1956年5月在接见中国代表团时说,“承认中国早已不是原则问题而是时间问题。过去几个月没有做这件事,我是想使西方国家少援助以色列,以便保持巴勒斯坦地区的安静,但是这些大国不想同埃及做朋友,而是向以色列继续大量提供军火。在此情况下,目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最好的时机。”
1956年5月18日,埃及商务代表处来照:“1956年5月16日(星期三)晚,埃及决定撤消对台湾政府的承认,同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表示愿意建立外交关系和互换外交使节。”
埃及是同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阿拉伯国家。两国建交经历了相互了解的过程,先民间,后官方;文化、经贸开路;最终实现政治上建交。中国中东学会会长、前驻埃及大使杨福昌曾在其《中阿关系的回顾和展望》一文中提到,中埃建交受到西方国家的干扰,否则,还会提前完成这一进程。
从1956年到1965年,中国总共同10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