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军答“富民优先江苏行”网络媒体记者问
随后,罗志军回答了网络媒体记者的提问。有记者提出“创业能不能走苏南的老路,南京把创业提到政策这样一个高度,是不是源自苏南的一些经验?”罗志军表示,应该说南京的发展就是在借鉴和探索中前进,首先借鉴先进地区、发达城市的经验供南京探索,第二就是举“富民”旗、打“特色”牌,最强调的是要做有南京特色的事业,包括创业。通过调查发现要让南京群众富裕,仅靠工资性收入是不行的,而鼓励创业是致富的重要手段,但是创业的道路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城市是不同的,江苏和浙江、上海,南京和苏州、无锡是完全不同的。南京有80位两院院士,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南京有40多所大学,也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南京每百人中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一,南京有国家级科研院所、科研中心,国家级大企业众多,这些都是其他一些城市不具备的,因此南京的创业要走一条南京的道路,南京提出“科技创业”,让大院、大所、大学的人才到南京来走高科技创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的创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创业。这条道路是有南京特色的自主创业的道路,特色鲜明。
在回答龙虎网记者“今年南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在‘南京特色’上将有哪些创新的举措”时,罗志军说,按照中央的20个字方针,怎样走南京特色的新农村,专门提出六个“新”,一是产业发展路径的创新,二是载体建设的创新,三是科技进步的创新,四是节约发展的创新,五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六是政府自身建设的创新。核心就是要发挥南京中心特大型城市的优势,在这六个方面去辐射资源优势,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把最好的资源与相对落后的问题更好的对接,从而去解决。
国际在线的记者提出“南京实施富民政策的同时,如何处理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罗志军笑称这一问题提得好,他表示南京作为古都,一方面要加快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保持她原有的古都风貌,这一点历届市委、市政府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南京城市的魂是她的文化,要把她历史的传承、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持久的保持下去,既包括城市精神的传承,也包括城市环境的传承,南京的“绿色隧道”都有几十年历史,去年南京优良以上的空气质量达到了300天。南京在富民工作中间,把市民收入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生活环境的优美这三条同时推进。去年把城市的生态功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同步进行了综合调整,在不同区县作了不同的定位、不同的考核,通过不同的功能定位,来维护南京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回答中安在线记者“南京与安徽地理相连,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推行‘东向’发展的战略,南京在安徽‘东向’发展的过程中,将起到什么独特的作用?”的提问时,罗志军指出,南京是长三角中重要的一级,南京想要做大、做强、做好,既面临上海、杭州这样城市都市圈激烈地竞争,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最大的空间就是南京1小时都市圈,而都市圈的近一半是在安徽,通过高速公路4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马鞍山、当涂、芜湖等城市。南京在中央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指导下,一方面通过都市圈的建设加强资源的整合,形成更有竞争力的南京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另一方面,这种互动也给周边安徽兄弟城市提供很多投资、合作、市场、资源的发展空间。只有南京区域经济发展的更强,城市的竞争力才能更大,在共同建设中国最有活力的长三角的过程中间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