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6月3日电(记者顾玲 卜晓明) 多年观测表明,近40年来,有着“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增大的干旱化趋势。
据青海省气象局局长常国刚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以每10年0.25摄氏度的速率上升,明显高于青海省平均气温每10年0.22摄氏度的上升速率,增温趋势十分明显;年降水量以每10年2.81毫米的速率减少;而年蒸发量在以每10年5.8毫米的速率增大。
常国刚说,三江源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大的气候干旱化趋势,直接造成了这个地区一系列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河流流量明显减少。20世纪90年代黄河流量减少明显,1992年至1997年间,黄河共出现断流69次,特别是1997年首次在汛期出现断流,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成为黄河历史上断流最早、断流时间最长的一年。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黄河总流量的49.2%、长江总流量的25%和澜沧江总流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三江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条件对中国、东亚甚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