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基因学意义上的后裔鲁宾逊
孔子后裔遍及海内外。资料图片
Y染色体帮助找到“成吉思汗嫡孙”激发灵感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牛津祖先”公司通过DNA“寻根”对比测试发现,现年48岁的英国移民后裔、美国会计学教授汤姆·鲁宾逊的Y染色体与成吉思汗的“精确匹配”。鲁宾逊被确认为成吉思汗迄今为止第一位在欧美发现的男性后人。这一消息给一些孔子“准后人”提供了灵感。他们想证明自己确是孔子后人,却拿不出证据,由此想到要求助于DNA鉴定“验明正身”。
孔氏修谱
“无证据后裔”束手无策
有些孔氏后人想入谱,但却说不出他属于哪个谱支,甚至连辈分都不知道,这就给入谱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孔子家谱第五次大修订
上世纪30年代,山东曲阜孔府曾经修订过一次孔氏家谱,那次修谱由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成先生主持,始于1930年,于1937年完工。当时国民党要员、后来成为“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曾经对那次的修谱工作慷慨解囊,孔祥熙曾经一次性捐款1000大洋用于修订孔氏家谱。
按照孔府家规,孔氏族谱有一“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定约。1996年5月,经孔德成同意,由德字辈兄弟发起,开始进行孔子家谱续修筹备工作。1998年2月,香港成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此后,为加快孔子家谱续修工作,另成立71名孔氏著名人士组成的委员会,推举孔德成为名誉主席,展开孔氏族人登记工作。1998年6月1日,协会发表了续修《孔子世家谱》告全体族人书,主要是概略性地阐述了孔子世家谱的由来、此次续修的发起、资金的筹集等,同时号召族人参加这次续修。
山东曲阜孔子家谱修谱协会编辑孔德威先生已年过花甲,从1996年筹备新一轮修谱时开始,他就把退休后的所有时间用到了修谱工作上。按辈分算,孔德威是孔子的第77代孙,属德字辈。孔德威还有个哥哥,叫孔德宏,现在他们两人在曲阜负责主持修订孔氏家谱工作。据了解,在江苏和安徽还有两个修订家谱的分会,也是由孔子后人组成,曲阜的总会加上江苏安徽的分会,构成了孔子家谱修订的主力军。
历史上,孔子的家谱一共进行过4次大规模的修订,这次是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说到这次修订,孔德威颇有感触。因为规模大,注定了此次修订工作量的繁大,同时,还有一些工作量之外的因素在制约着此次族谱的修订。
孔德威告诉记者,孔子的后人散落于全国各地及海外,他们只负责国内部分家谱的修订,海外的孔子后裔由设在香港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负责收集。
●部分后裔难查支谱辈分
在修谱的过程中,调查核实用去了大部分的时间。此次续修还得益于《孔子文化大全》一书,该书于1990年出版,大全包括全套《孔子世家谱》。另有孔氏后人珍藏十世的一部乾隆谱,再加上各地族人提供的支谱,才使协会有了可靠的依据进行续修。其中尤以上世纪30年代修订的《孔子世家谱》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孔德威和他的助手就以这个为线索,每到一个地方调查之前,他们都会查看《孔子世家谱》,然后顺着那上面的一些记载,去追寻族人繁衍的踪迹。
有些孔氏后人能够拿出支脉家谱来,而这些家谱又能和《孔子世家谱》对上,那么,这一脉孔子后人就能比较全地收入新修的家谱,用孔德威的说法是“这些人运气不错”。有些孔氏后人想入谱,但却说不出他属于哪个谱支,甚至连辈分都不知道,这就给入谱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孔德威说,有些孔氏后人虽然没有家谱,也不知道自己的辈分,但是由于口口相传,他们知道自己的代次,比如77代、78代,这样还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一些线索。“最头疼的是那些既没有支谱又没有辈分,连代次都不知道的后人。”
说到修谱的初衷,孔德威说,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能参与修订孔氏家谱并将之修成,也不枉为孔子后人了。”
专家支招
提取DNA即可验明“正身”
按照专家解释,那些既没有支谱又没有辈分,连代次都不知道,却想入谱的孔子后人,只要提取体内DNA进行检测就能确定“正身”。
除经费的制约和族人的信任外,目前摆在孔德威和修谱同仁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那些“既没有支谱又没有辈分,连代次都不知道,却想入谱的后人。”这些人虽然姓孔,但却没有证据能证明他们是孔子的后裔,甚至有些不姓孔的人也说他们是孔子的后人。孔德威说,这些人有可能是孔子的后裔,因为历史上曾经有过孔子后裔改姓的情况,现在的问题是:“拿什么来证明?并不是所有姓孔的人都是孔子的后人。”
对此,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曾经给孔德威他们支过一招,那就是利用DNA检测技术来辨别这些人是否真是孔子的后人。根据研究所专家的解释,如果有人想证明自己是孔子后人,那么只要提取人体细胞当中的DNA进行检测就能确定他是否真是孔子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