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厦漳泉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东经117°-118°、北纬26°-32°之间,下辖八县一市两区,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436万,海岸线长682公里,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
漳州自然环境优越。这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21℃,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330天,是个天然“大温室”。漳州面对台湾,南临港澳,处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农业发达,水果、水产品众多,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有30多种矿藏。
漳州风景倚丽,避暑胜地东山岛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朝圣宝地三平寺终年香火连绵,闻名海内外,宋城赵家堡、千年古刹南山寺、花香蝶舞百花村,更是旅游的好去处。
漳州是福建重点侨乡之一,也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对外开放较早。1985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区,此外还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山港、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最近由国家外经贸部、国家农业部、国台办三联合批准设立的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漳州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70亿元,比利时1996年增长25%,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创汇农业形成特色。漳州充分发挥自然地理和对外开放优势,先后从36个国家和地区引进850项良种,建成了集中连片并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五条较大规模的水果、水产开发带、创立了全省最大的创汇农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对台农业合作基地、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
地方工业迅速发展。全市拥有机械、化工、医药、食品、纺织、服装、塑胶、电子、仪表、钟表、建材、电力等工业门类,生产近千种工业产品。1997年工业总产567亿元,比上年增长32%。福建省首批58个名牌产品中,漳州市占了10个。蘑菇、芦笋罐头及其系列产品,年产量和出口供货量均居全国前列,享有“漳州三宝”之称的特产水仙花、八宝印泥及神药“片仔癀”更是饮誉海内外。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全市先后兴建招商局中银漳州经济开发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角美、蓝田等到12个重点工业开发区,至今年1997年底,各开发区共引进项目853个,合同外资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已形成从沿海向内地梯度推进、联动开放开发的格局。全市至今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2000多个,合同外资60亿美元,实际到资25亿美元,已开业投产1000多家。利用外资的对象由台港澳为主,发展到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逐步扩大,投资层次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生产性项目比重增加,并开始向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发展。我市已制定了“九五”期间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总体方案,确立了培植林果、水产、食品、机械、电子、电力六大支柱产业和旅游建材两大重点产业的建设蓝图,特别鼓励外资投向支柱产和重点产业。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近几年来,全市先后投入6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水、电、路、通讯及港口码头项目相继建成。东山港已正式对外轮开放,漳州港3.5万吨码头已建成,并开辟了香港、澳门、新加坡、菲律宾航线;拓宽改造了漳州境内324、319国道,厦漳高速公路已通车运营。漳州至诏安高速公路经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已正式批准立项。市区8车道迎宾路、东环城立交桥、漳州人民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电力建设配套完善,现有220KV变电站3座,相应配套的110KV和35KV输变电设施已系统化;漳州第二水厂、漳浦第二水厂、龙海二水厂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各类用水都有较好保证;邮电通讯已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无线寻呼自动化,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市。全市程控电话已达50万门,已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开通直拔电话。
投资软环境日趋优化。在全省率先成立外资企业收费中心和外商投诉中心,实行“一幢楼”联合办公,联合审批制度。几年来,相继出台《漳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管理暂行规定》、《漳州市保护台湾同胞投资者权益的暂行规定》、《关于扩大漳台农业合作交流的若干规定》及《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等政策,对外商、台商投资实行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漳州是一块资源丰富、山河秀丽的宝地。漳州未来的发展,需要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开放。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到漳州观光揽胜,商务考察,投资贸易。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提供一切便利和优质服务,与您携手并肩,共同创造光明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