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提示
一名南开大学的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历经十余年积累,苦心研究发明了“雨水地下水资源化的淡水供应技术”,并获得五项国家专利授权,还有一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
为了让这些专利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只身一人来到北京,举债50万元成立了一家“水资源开发公司”。之后,他先后三次向北京市发改委提出水价听证申请,连续遭拒后,他三次将北京市发改委告上法庭,虽然其中一起诉讼已经败诉,但他仍然充满信心……
他说,只要政府给他政策,5年之内就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危机。
他就是“水博士”安逢龙。
2006年6月12日上午9点,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安逢龙,又一次走进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按照法官要求,他交了80元,拿到了立案通知书。
这已经是安逢龙第三次将北京市发改委告上法庭。起诉的理由是:北京市发改委对他委托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出的“自主解决水资源的水价听证申请”不予受理,他请求法院责令发改委撤销对原告水价听证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并按被告的职责,责令其组织听证。
事件缘起
一场大雨淋出超级梦想
下决心自己搞发明
那是2003年9月的一天,安逢龙刚刚因故辞掉了天津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的工作,心情郁闷的他漫步在天津的大街上。
下午3点左右,他走到西苑小区时,突然天色大变,雷声滚滚,很快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路上的行人纷纷寻找屋檐躲避。
安逢龙没有躲雨,他想让雨水清醒一下自己的头脑。
仅仅15分钟,满大街的雨水流淌成了小河,雨水流进了排水渠。
看着滚滚流淌的“雨河”,安逢龙一路小跑来到“雨河”汇集地——城防河。在这里,安逢龙突然产生一个奇异的想法:何不把这些雨水进行加工后注入地下含水层,快速补给地下水,以解决华北地区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呢?
回到家,落汤鸡一般的安逢龙马上打开电脑开始查资料:
国内没有这项技术。
国外也没有这项技术。
他下定决心:自己研究。
连续提交“雨水专利”
在此之前,安逢龙从事水处理技术和工程的相关工作已有十多年,人称“水博士”。
从遭遇雨淋那天开始,安逢龙便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门心思研究雨水地下水资源化的方法,就连吃饭时也要等妻子呼唤好几遍才草草吃上几口。他早已习惯了熬夜,为了搞成雨水“深加工”、“深回灌”,最多的时候他连续40多个小时没合眼。
2003年9月26日,他通过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提交了第一项发明专利申请。
紧接着,10月31日、11月17日,他又提交了一项发明专利申请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全部与雨水利用有关。
安逢龙计划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雨水利用开发工程,如果政府能够支持,将在北京的近郊区降雨量丰富的地方打近万个机井,以收集雨水,经过过滤后,通过市政管网向城区输送。当然,他也希望收集到的水资源能在市场上交易,并获得收益。
水价听证会的门外事
2004年6月3日上午,因名额有限无法进入北京水价听证会会场的安逢龙,带来了30份题为《水的价值与价格制定》的文章,在会场外向听证会代表发放。
让安逢龙高兴的是,听证会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阻止他向代表们发放材料的行为。听证会还未开始,他的30份材料已全部送到有关代表、记者与旁听市民手中。
在这份长达15页的研究成果中,安逢龙通过对京津地区海水淡化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成本分析,得出结论称:供水价格的制定应避免计划经济的影响,使水价逐步回归价值。
提请听证
希望发改委给雨水定价
举债50万元成立公司
安逢龙一开始想找政府解决雨水利用的投资问题,但他碰了壁。
安逢龙又找到几位洗浴行业的老板,想让他们投资,但这些人一听他说的事,都觉得他像个疯子,老板们都认为“不可能赚钱”。
他决定自己想办法。但资金问题让他犯了难。他和妻子商量,想把房子卖掉,“最起码也值20万元”,但妻子坚决不同意。最后,妻子只同意给他5万元。无奈之下,他逐个向朋友借钱,筹到了50万元。2005年4月,凭借这50万元启动资金,连同自己的技术投资,他终于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安逢龙构想的模式是,由高价水用水大户投资进行项目研究,而对于投资者的好处是:投资者可以成为他们公司的会员,在雨水开发利用工程获得成功后,用水价格可以优惠。
首次提起价格听证申请
2005年8月17日,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开发公司和京城十多家洗浴企业联合向北京市发改委提交了一份名为《北京市供排水公共设施使用费用听证会申请报告》。
由于雨水供应工程是企业自行收集、处理和使用雨水,仅需要水务部门提供目前的市政管网,将雨水送到洗浴中心、洗车行。因此,浩大安博公司和北京市十多家洗浴中心申请此次价格听证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试图让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目前北京市市政管网的使用费标准。
称洗浴行业水价可降一半
据申请方对北京市自来水公司成本核算,《报告》提出的公共设施使用费定价方案为每吨水收费4元,加上水利工程所需的设备成本、运作费用以及贷款利息和税费之后,雨水工程每立方米供水成本在24元到27元之间,加上合理收益,其价格也在27元至31元之间,远低于现行洗浴行业用水每吨61.5元的水平。
诉讼迭起
博士后三告北京市发改委
发改委复函不予受理
对于2005年8月17日提交的《北京市供排水公共设施使用费用听证会申请报告》,北京市发改委于2005年9月5日作出了答复,复函中称:根据《北京市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实施细则》,申请听证的事项属于第28条第二款第三项(即:申请制定的价格在听证目录外,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不必要听证的,应当不予受理),决定不予受理。
安逢龙不服,向北京市政府法制办提出行政复议,结果仍然维持原决定。
同年10月,安逢龙与两名洗浴业老板联名委托北京市消协向北京市发改委提交了对北京市现有居民供水系统所需的公共设施使用费用进行听证的申请。发改委再次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三次状告北京市发改委
“对于发改委的复函,我不能认同!我认为发改委应当受理并组织这一听证。”2005年12月,安逢龙以公司的名义,第一次将北京市发改委告上法庭。
鉴于某种原因,安逢龙随后又以个人名义起诉北京市发改委,诉求与第一次起诉基本一致。
2006年4月6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就安逢龙起诉发改委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原告诉请法院责令被告撤销对原告委托市消协提出的听证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受理对北京市自行解决水资源部分的供水价格听证的申请,并按被告职责责令其组织听证,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败诉后,安逢龙一方面提起上诉,一方面再次委托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向发改委提出自主解决水资源的水价听证申请,北京市发改委再次复函不予受理。6月2日,安逢龙第三次将北京市发改委告上法庭。
6月7日,西城区法院开庭审理浩大安博公司起诉发改委一案。法庭上,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坚持认为,是否受理听证申请他们有权决定,居民供水系统所需的公共设施使用费用价格不在政府价格听证目录之列,因此不予受理合乎规定。而且,原告要求听证的事项存在“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供排水设施如何使用以及水权归属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对话博士:五年内使华北不再缺水
项目进展
“雨水专利”估价七亿元
网上公开募集投资商
2006年5月15日,安逢龙通过互联网发出了《募集投资商的一封信》。
信中称:“兹有能够根本解决我国华北地区供水危机的发明专利《雨水地下水资源化的淡水供应方法》,征集关心供水危机的有识之士共同投资成立‘天润安博水资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通过有效解决华北地区供水危机,共享社会的回报。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我国年供水缺口是1000亿吨,其中,华北地区占40%-50%,即400亿-500亿吨,且供水危机日益加剧。通过发明专利的推广,保守的估计是每吨收取专利使用费1角,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为是解决供水危机的最经济方案之发明专利,不存在竞争问题,而只有时间问题。”
与3家公司达成初步意向
近日,安逢龙高兴地说,一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将他的专利估价为7亿元左右,他计划以技术入股7亿元,另外募集3个亿。他说,资金问题已经有了希望,到目前已经谈过十几家公司,有3家公司达成了初步意向。“刚开始谈时,有的投资商认为没必要募集几个亿,有几千万元就行。还有的投资商认为,目前该项目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还看不到太好的商机,如果有了政策支持,10亿元注册资金都可以出。”
而在安逢龙看来,“只有少数人看到的时候才有商机,等多数人看到时商机就没有了”。
对话博士
“五年内使华北不再缺水”
6月15日,记者在位于北京北三环联想桥附近的一栋住宅楼里,见到了41岁的安逢龙,他像大多数科学家一样——不修边幅、思维缜密,他有股敢说敢干的劲头。
华夏时报:供水设施使用费不在政府价格听证目录之列,你为什么还要状告发改委?
安逢龙:《价格法》第23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供水设施使用费虽然不在政府价格听证目录之列,但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应当就此制定价格。华夏时报:你为什么会就同一问题屡次状告发改委?
安逢龙:打官司不是目的,打赢官司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发改委制定相关价格,同时,以此引起公众的关注,让大家都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华夏时报:你将来要把你的技术向华北地区推广?前景如何?
安逢龙:国家只要给我政策,当年就要向华北进军,五年之内解决华北地区缺水危机。我相信今年年内国家就会出台相关政策,最多超不过明年。
华夏时报:你现在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安逢龙:我担心政府收购我的技术,不过到那时我能理解。
各方说法
企业有权收集雨水上市买卖
安逢龙的雨水处理技术是否可行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杨爱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国法律,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所有权归国家,但是这其中并不包括雨水。杨爱民认为,如果企业将雨水收集起来,至少可获得使用权,有了使用权就可以去上市买卖,从而获得收益。
有专家指出,雨水在未被人所控制之前一般不存在权利归属的问题,进入特定领域,因其分布,就可能归国有或集体、公民、企业所有。经过处理进入地下的这部分雨水,不是特定物,而其受益者也是不特定的多数群体,很难认定产权。
尽管进入地下的这部分雨水,很难认定产权。但安逢龙设想的开发模式,受到了有关人士的关注。一些人士认为,这种模式更类似政府投资的公用设施,如果他的技术和方案可行,可以由政府来出面购买。目前上海等地比较完善的污水处理和开发模式,就是吸引各种投资主体投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污水,处理完毕就由政府收购,或者用比较低的价格(包含政府补贴)销售给洗车等行业使用。
有关专家指出,雨水收集仅靠政府提倡远远不够,除了挖蓄水池、铺下渗砖外,还应该有大规模、产业化的运作,这就需要政府制定有关政策,鼓励高科技企业开发雨水利用技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雨水收集利用,让它成为一件有钱可赚的产业。
该项目可行性仍需要论证
“直接收集雨水自用或者买卖都没问题,但是要大量收集、处理后注入地下,这部分水的使用者难于确定,而且水价通常都是综合性的,需要综合性政策来解决。”水利部水资源司规划处处长颜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颜勇告诉记者,安逢龙曾经找过他,他对安逢龙发明的雨水变成地下水回灌地下的技术非常感兴趣,但他当时向安逢龙提出的几个问题,安逢龙没有明确回答。他记得其中三个问题是:怎么能把雨水注入到地下水库而不影响环境?雨水回灌地下的占地成本多大,是否合算?如何公平公正地证明这些水是你的产品?
颜勇认为,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搞的便道铺下渗砖、增加下凹式绿地、建设雨水回灌井也是行之有效的雨水利用办法,尤其是雨水回灌井建设和安逢龙的做法相似,不过安逢龙的办法是直接大量地回灌到地底,而现在搞的是少量收集后让其慢慢渗透。
颜勇还说,专利技术只是证明别人没有这一技术,专利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他建议安逢龙自己请有关专家论证一下这一技术项目的民间运作可行性,包括政策和法律空间、运行成本和收益等等。另外,安逢龙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泛宣传他的技术专利,让社会来认可它。如果这一技术确实实用,效率和效益都不错,可以由政府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