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不买房运动发起者邹涛:揭发房产隐性利益链

www.zjol.com.cn  2006年06月23日 08:32:4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他振臂高呼,深圳“不买房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流行,一呼万应。

  他单枪匹马,只身跑到深圳房交会现场征集参与者签名,让无数房地产商大为恼火。

  他代言民意,拟订《深圳市民问国土局八条意见》,与国土局的官员针锋相对……

  邹涛,这个被全国“不买房运动”参与者敬为“草根英雄”的男子却自我介绍说:“我现在可能成为一个符号,但是我只是一名普通公民。”

  新闻人物

  邹涛年薪几十万

  邹涛,32岁,深圳某公司执行董事,年收入几十万元。现租房住,月租1000多元。2006年元旦,邹涛在网上发表《我就是一个草根的代表》,自荐直选深圳市第十届人大代表。

  4月26日,邹涛在网上发布了《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一文。文中严厉抨击了近期深圳上涨的房价。他写道,如果人们现在买房,将要“承担终身的债务”,“一辈子将为房子累死累活”,人们“将没有幸福感”可言。

  《南方周末》将其称为挑战房地产暴利的“侠客”。

  “谁都愿意安居乐业,愿意居者有其屋,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房子太贵,买不起。”6月20日,邹涛在电话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房奴”的“形象”

  “房奴”就是“不能生病”,“房奴”就是没有幸福感可言,“房奴”就是给房地产商做长工……

  “房奴的概念应该是这样的。”

  20日中午,邹涛以一串数字作为接受本报专访的开头儿。

  “来算一笔账,”邹涛说,“以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去年深圳在岗职工年均工资近33000元。”

  “现在深圳房价是10000元/平方米。如果买一个小些的,70平方米吧,房款需要70万元。一个赚平均工资的人,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需要21年能一次性付款买下那栋房子。”

  如果选择按揭贷款方式,70万的总房款,首付30万元,算上利息还要偿还50万元左右。“这说明,你需要每个月拿出3000~4000元去还钱,这些钱占你每个月收入的绝大部分。按照国际上的通用研究标准,如果一个人月收入的50%都拿去供楼的话,这就超过警戒线了,是没有安全感、幸福感可言的。”

  邹涛说,正常的情况应是,一个人每个月拿30%的月收入去供楼。

  据记者了解,在深圳工作的一位月薪800美元的公司负责人说,如果他买房,每个月就得掏出一半工资偿还按揭贷款。“这怎么可能?还要为医疗及其他不时之需作准备。背上贷款意味着‘不能失掉工作,不能生病’。”

  就此,邹涛做了一个形象的描述,“如果你现在30岁,可以说你一辈子都是在为这套房子而辛苦工作,而且你到50岁退休之前所赚的钱全部被银行及房地产商攫取,你相当于在给房地产商长年打工,长工。”

  邹涛表示:“这就是房奴名称的由来,在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背景下,谁都愿意安居乐业,愿意居者有其屋。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房子太贵,买不起。”

  发起,因房价高得离谱

  其实开发商想要一个合理的利润,消费者并不是不能接受,但当价格超越了底限,“揭竿而起”成了必然。

  2005年10月,正在深圳市停车场停车涨价听证会上投反对票的消费者代表邹涛“受理”了另一项民意代言:调查深圳的房地产市场。

  房价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群众甘愿走入房奴的行列?邹涛说,这么多“为什么”迫使他走上了维权之路……

  2006年4月26日中午12点38分,邹涛在网上发布了“不买房运动”的公开信,呼吁深圳市民暂时不要买房。邹涛介绍说,这个时候深圳的房价是“越发高得离谱”。

  公共信息表明,“2006年第一季度的深圳房价比去年同比上涨30%,特区内房价均价10340元/平方米,特区外房价均价为8040元/平方米。”

  邹涛说,从获得这些公开资料之前的2005年10月开始,他就常常自己开着车一个个售搂处转悠,走了数十个售搂处,同时走访了很多家庭和一些想买房的市民。

  相关的调查在网络上同步展开。博客、论坛、QQ群组,都成为调查的渠道。

  一家媒体在“不买房运动”发起后,采访了深圳一家高科技工厂的经理黄先生。黄先生一家一直在存钱买房。2005年底他们存够了钱,但因为工作太忙,签约时间被拖后,结果付出惨重代价———1月份到现在,这套房子的价格已经涨了40%。

  目前仍在租房的黄先生认为,“如果开发商想要合理的利润,我完全可以接受,但现在的价格太离谱了。”

  邹涛说,黄先生应该是“不买房运动”的众多参与者之一。被调查的基础人群本身就有一定代表性。邹涛介绍,受调查者包括已经购房的市民、1年~3年内准备购房的市民,年龄段为25岁~45岁。受调者的身份,有企业的员工、非特权类公务员、私人企业主、中小企业的负责人。

  邹涛认为,这部分人都是房产的潜在购买者,选择他们,调查的结果会更真实,也更有意义。

  我只是率先站出来了

  “不买房运动”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只是率先站出来了,使一个隐性的利益链走到阳光下,成为一个显性的利益链。

  “‘不买房运动’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无论哪个城市的人,相信你们也每天在听朋友讨论房子的问题、房价的问题。我只是率先站出来了,使一个隐性的利益链走到阳光下,成为一个显性的利益链。”

  到本报记者专访邹涛的6月20日,邹涛的“不买房运动”距发起之日已近两个月,目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万人加入到了“不买房运动”当中。

  邹涛分析,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加入到“不买房运动”之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加入‘不买房运动’,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和代价。一段时间以后,房价理性一些了,平稳了。他再买房,他是受益者……”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如果观望一段时间后房价又涨了怎么办”的问题时,邹涛特别自信地说:“我们的行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通过民众的力量推动了政府的重视。上个月,国家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对房价问题进行讨论,随后即出台了相关的15条意见,而同时,全国很多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成交价淡了下来……”

  邹涛说,全国各地都有人给他发短信、博客留言,“每天要处理1000多封电子邮件,需要看到凌晨3点多。”

  让邹涛欣慰的是,“现在大家已经自发地通过不买房的博客、QQ群、MSN群,在全国组成了400多个这样的不买房联盟。这是自发建立起来的,每个群体里都有至少几百人。”

  邹涛说,“现在上海,在‘不买房运动’不久,就建立起自己的QQ群和不买房联盟,东北一些城市及北京现在都有不买房联盟了。”

  谁让买房者感到慌乱?

  还有100套房子闲置,却说成还剩两套……一个晚上一处房子就涨了700元。这其中的“奥妙”消费者无法看清。

  邹涛在接受采访时几次强调,自己并非房地产的专业人士。邹涛说,“我能做的就是呼吁大家理性地团结起来,共同抵制目前不健康、不正常的房地产市场。”

  “很多老百姓,尤其是近期有购房计划的老百姓,一提起购房都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感到慌乱。因为什么呢,现在的房地产商很会制造一些气氛,说土地资源紧缺,说房产正在旺销。明明还有100套房子闲置,房地产商却对外宣布‘快买吧,只有10套啦,甚至说只有2套啦’,大肆囤积房源、哄抬房价。”

  邹涛曾经去调查过一个深圳的楼盘,“昨天我去看的时候,房价是7500元/平方米,今天我再去,就变成了8200元/平方米。一个晚上涨了700块钱,这怎么用市场规律来解释呢?这根本就不符合市场规律嘛,惟一的原因就是,房产商哄抬房价。”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不明真相,又无法从政府的房产管理部门得到相应指导,甚至得不到透明信息,就是到底还有多少土地资源、目前还剩多少房子?

  邹涛说:“老百姓受到人为制造的慌乱气氛的影响,盲目购房,导致房价在一个季度内就涨了30%~50%。”

  邹涛的一个调查个案更让人瞠目结舌,开盘当天即宣布全部售空。

  “你是啥时候卖的呢?调查结果显示,开发商可以一下子拿到500个不同的身份证办理贷款,然后把房子全部交给中介商去炒,让房地产市场陷入一片混乱。”

  最受迷惑的当然还是获得信息最少的普通消费者。在这样的条件下,邹涛思考的问题是:“第一,我不会去指责和抱怨政府,因为政府一直在努力平抑房价。第二,我不会去指责房地产开发商,因为他是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第三,我没有办法去指责市民。”

  邹涛说,他惟一能做的就是站出来号召大家要理性,不要一窝风地盲目抢购。“这才是我的不买房行动的真正含义。”

  对话邹涛

  “不买房运动”与极端无关

  “它是一个市场行为”

  记者:您是如何成为这场“运动”的发起者的?

  邹涛:我现在可能已成为一个符号,但我只是一个负责任的普通公民。

  记者:对比“理性购房”,“不买房运动”是否有极端之嫌?

  邹涛:恰恰相反,不买房行动,是为了买价格合理的房子。这与极端毫无关系。同时,它也是一个市场行为。

  记者:请进一步解释。

  邹涛:现在,加入这个“不买房运动”的人超过15万,不是说明我邹涛有本事,我相信人们都是受过教育的,有理性的。不是我让人家不买房,人家就不买房,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为什么说它是市场行为,因为这是消费者们的自愿选择,是消费者们的真实意愿。同时,消费者理性地团结在一起,是调整供求关系的一个手段。接到恐吓电话被警告“小心”

  记者:成为该“运动”的发起者,受到多少压力和阻力?

  邹涛:常常有。包括多次接到恐吓电话,警告我“小心点儿”,我的公司员工也几次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现在已经让我的员工都离开公司了。

  对于压力,我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这么大。5月11日,我前去北京递交给政府的意见,在深圳机场遭到无原因的扣留。

  记者:您是不是有房族?您的家人怎么看待这场“运动”?

  邹涛:我是单身人士,我的父母都不在深圳。来深圳10年了,以前买过一个房子,后来因为距离我所在的公司太远被卖掉了,现在是租房子住。我的观念是,目前的房价让人无法接受,租房更合适。“一个让房地产商痛恨的计划”

  记者:与中国社科院学者易宪容等可以提供理论支持不一样,您自己承认不专业,那么怎样让这个“运动”走得更远、更有理论依据呢?

  邹涛:易宪容是个让人敬佩的学者。我不专业,但我这么认为,中国从来就不缺少思想的巨人。我以实际行动来抵制现在这个不正常的状况。

  我一直主张,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合理地表达诉求。目前,不买房行动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以及法律界专业人事的支持。包括我去房交会征集签名,都是有律师做法律及政策陪同的。

  记者:您近期有什么打算?

  邹涛:一个让全国范围内很多房地产商都会痛恨的一个计划。现在正在联合各地不买房联盟,对房地产商的囤积房源、哄抬房价行为做最后阶段的调查。包括现在就有一家房地产商为了制造旺销气氛,花钱雇用“房托儿”……不会多久,这些真实的“把戏”会经过相关渠道,公布于众。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经淼采写

  相关链接

  还有多少“草根英雄”

  -秦兵:“204条”单挑地产业2001年,律师秦兵历经3年时间,制订出《204条商品房买卖合同》,以保护房地产交易、物业管理和城市拆迁中的弱势一方的合法权益。2003年12月,北京市出台新的“房地产管理办法”,其中“204条”中的“商品房按套内建筑面积出售”被写进政策,秦兵终以个人力量参与了法律法规制订。

  -于凌罡:个人合作建房另立山头于凌罡是北京个人合作建房倡导者。早在2003年他就号召大家组织起来集资盖楼,让开发商靠边站。他将自己的合作建房倡议书在网上公布,并很快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响应和支持。据《重庆晨报》


来源: 华商网-华商晨报 作者: 编辑: 何始玉
·深圳市民发起“不买房行动”获万人支持   2006-05-17
·调查显示79.1%的人支持不买房行动   2006-05-17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