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在内10个类别的518项遗产入选。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2007年的立法计划。保护我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然而,在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竟有超过8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CN”域名仍然未被有效注册。如何在互联网世界中缔造“文化中国”?
中文.CN彰显中华文化
中文是互联网上的第二大语言,全球已经有超过1.3亿的网民使用中文上网,借助这一庞大的华人网民群体,中文域名的使用人数和影响力都在日益扩大。有专家指出,“中文.CN”是以中文为载体,既能丝丝入扣表现文化遗产的名称,又使得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们,都能从网络上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华人遍布全球的现代社会,用中文域名为传统文化标上互联网的“中文门牌号”,能以一种血脉相连的符号串起五湖四海华人的心,让全球华人共享传统文化资源,从而提高民族凝聚力,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比如说,湖北省秭归县政府近日开通了“http://端午节.CN”官方网站。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炎黄子孙,或者是对中国文化怀着浓厚兴趣的人,在输入“http://端午节.cn”到达主页后,都可以方便而又详细地了解到端午节的来龙去脉和各种习俗,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氛围。
业内人士认为,域名是互联网基础资源,任何互联网应用都有赖于这一基础资源。正因为中文在华人世界中强大的文化号召力,“中文.CN”具备了良好的先天优势。
保护传统文化正当其时
互联网域名专家表示,中文.cn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地址,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再生性。也就是说,一旦注册,其他人就无法拥有同样的中文域名了。
这一特点注定了中文.cn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再生的,被视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注一个就少一个。等到域名资源趋向枯竭的时候,再进行注册保护的难度和代价无疑将大大增加。
是不是仅仅注册了中文.CN域名,我们的传统文化互联网保护就大功告成了?互联网专家表示,中文域名是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但是要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真正发扬光大,还需要进行有创意、持久性的合理利用,才能达到宣传、推广传统文化的目的。
在国务院的公告里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作为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互联网正日益成为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并且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很多文化遗产和端午节一样,如果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和利用,文化保护将流于形式。
以“中文.CN”的形式复活在互联网上,形成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品牌保护体系,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因此,要把“中文.CN”域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体验中华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