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产的球迷假发
中国企业为世界杯生产上千种球迷产品但在这场商业盛宴中仍徘徊于产业链的最末端中国农民工为世界杯加班
文/图广州日报新闻蓝页记者邱敏
世界杯即将结束,商业盛宴却在持续。每一个毛孔都“浸”着钱的世界杯,这次又让中国经济学家“伤感”了一把。
浙江是世界杯小商品最大制造地之一,此前,180万套球迷假发、225万面呐喊旗,源源不断地运到了世界各地。
从球迷假发到运动鞋,“MADE IN CHINA”成就了本届世界杯球迷的全副武装;但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仍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赚着最微薄的利润。
那些不断为世界杯加班的企业正是中国中小企业的缩影,他们生存发展之路折射出“世界工厂”的现状和未来。
义乌,这个位于浙江中部的城市,因为小商品城的崛起,如今被称为“世界超市”。目前,全浙江省正在如火如荼地学习“义乌模式”,这是浙江在诞生温州模式后推出的又一新模式。
在义乌最大的镇——佛堂镇的小河边,叶芹化假发厂里的300名工人正在日夜赶工。38岁的叶芹化并不能体会到经济学家们的伤感和忧虑,他想的是今年要再招100个工人,扩大工厂的规模。
高峰时一天坐收4万元
在5月29日,世界杯开锣前的十天,他刚刚把15万顶球迷假发的订单做完,假发漂洋过海摆上了德国、英国、法国商人们的货架上。他告诉记者:“如果生产能力够的话,几百万顶都有人要,而我们只提供了15万顶。”这使他扩大工厂规模的念头更加强烈。
与众多中国中小企业主一样,叶芹化的创业之路始自他的胆识。1996年,28岁的叶芹化发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里,来自非洲的商人们总是会问有没有假发,已经当了10年泥瓦匠的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假发,但他还是决定去广东和青岛贩假发,再卖给外商。
叶芹化的“倒爷”生涯并不成功,几十元一顶的假发他倒手后,只能赚到1元,连路费等开支都不够。于是他决定背靠着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么多外商资源,自己办厂生产假发。于是,义乌第一个假发厂诞生了。
和许多制造业的起步是产业转移的承接一样,假发生产也是韩国向中国转移的产业。而当中国生产假发后,全世界就只剩下了中国一个假发产地。
“这小子的脑筋很灵光。”在前往佛堂镇的路上,的士司机显然是非常了解镇上的富人们。农村人口中的“灵光”与专家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别无二样。
叶芹化的第一桶金来自于1999年他自主开发的用假发制作的“发圈”。“这个产品真是卖疯了,两个韩国贸易商坐在我这里抢货。”叶芹化告诉记者:“最高峰的时候,平均一天就要出3000打的货,也就是36000个。”以每个发圈1.2元的价格计算,他一天就坐收4万多元。这个才几十个工人的民营小企业一下子就发家了,2000年,叶芹化花400万元盘下了佛堂一个皮具厂的厂房,开始了第二轮扩展。
灵光一闪开发球迷假发
做世界杯球迷假发同样来自“灵光一闪”,球迷假发的盛行不到十年时间。在韩日世界杯期间,叶芹化接过韩国贸易公司的几千张单,数量很少。去年7月,当他坐在电视机前看到德国世界杯球场介绍的时候,他想世界杯在欧洲举办,欧洲的足球迷都喜欢夸张的打扮,球迷假发肯定能够大卖。
他召集了开发部来开发德国世界杯的球迷假发。“以前的球迷假发很单一的,红的就是红发,绿的就是绿发。我们的点子是把国旗的颜色印上假发。德国的就用黑红黄三色,阿根廷的就用蓝白两色相间。”经过两个月的研发,球迷假发开发成功。
怎么卖呢?他以前的客户主要以韩国和非洲为主,而球迷假发的主市场显然在欧洲。他下决心花了一万元在义乌小商品博览会上搞了一个8平方米的摊位,这是义乌的假发厂第一次进入博览会。
千种世界杯商品产自中国
“正因为叶芹化有领先同业的市场拓展想法,他才能在这次世界杯球迷假发的商机中领先。”
他派发了上万张名片,“只要有千分之一的名片有用这就可以了。”几个月后,一个英格兰客商通过他的名片找到了他,订单就开始了。进入生产后,他再想为什么不把样品放到电子商务网站上发布呢,这样就有更多的客商会看到他们的样品。叶芹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德国足协下属的大零售商就是通过商务网站找到他的。这个零售商取得了德国世界杯的标志使用授权,他们的设计比叶芹化想得更周到,由于世界杯期间德国较热,他们开发的球迷假发只是一个发带的形状,上下用夹子扣住,简易而方便。叶芹化为他们做了贴牌生产,一共做了十万个。
除了叶芹化外,义乌的中小企业都没有放过世界杯商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杯上球迷用品有上千个品种都是中国生产的。服装、围巾、油彩、假发、钥匙扣、手机链、腕带、笔、打火机、帽子、杯子、汽车香水、烟灰缸、喇叭、口哨、电饭锅、水壶、指甲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