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叫卖高考分数”背后的体制漏洞

www.zjol.com.cn  2006年07月06日 08:19:1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山东菏泽公开卖高考分数理科630分值25万(图)

  近日,山东菏泽的单县、曹县等地出现公开买卖高考分数现象,山东招生考试院随后表示,买卖高考分数的行为是违法的,有关部门将严格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对弄虚作假的考生坚决取消其录取资格——

  高考分数公布以后,本报陆续接到一些读者打来的电话,称山东菏泽的单县、曹县等地一些重点中学门前出现了公开买卖高考分数的怪现象,一些低分数考生,通过买分数,同样能上一个好大学。

  对此,记者实地进行了调查采访。

  高考分数买卖由来已久

  据曹县的考生小张反映,在当地一些高中学校门前的树木、电线杆上,贴满了买卖分数的广告,而且这种事每年都有。在单县一中门口,据一位民办学校的招生代理介绍,高考分数一公布,买卖高考分数的事就有了。

  记者在曹县、单县等一些高中学校附近了解到,几乎每一个分数买卖中介每年都能做成几桩生意。

  一个分数买卖中介毫不掩饰地炫耀,能够做这种生意的都有很多“道道”,首先他们会依托当地的一些高中老师,特别是毕业班班主任或者校领导,以保证生源的稳定。其次凡是做得比较大的中介,都和一些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既能保证所送的学生不会出问题,还能够打造‘诚信’的‘品牌和口碑’”。

  在单县一中门口,一个分数买卖中介很自豪地对记者说:“咱在我国十多所高校里都有人,有些高校的招办工作人员就是我们的后台老板,不管我们给他们学校送去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露馅。”

  揭秘分数买卖内幕

  记者通过种种努力,采访到曹县一位王姓的家长,了解到“买分上大学”的一些内幕。

  这位家长一再要求记者严格保密后说,去年他的孩子高考232分,这个分数连填报当地专科的资格线都不够,最后却上了一所本科院校。

  据他介绍,买分上大学一般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偷梁换柱”,学生到高校报道时,买卖双方一起,注册的时候是原来卖分的学生,等注册完毕,买分的学生就顶替过来。“不过这种顶替风险大一些,很容易被查出。”

  第二种是完全假冒,首先把分数买过来,然后卖方的准考证、档案一起拿来,再通过技术手段,把准考证上的照片换成买分方的照片,之后通过班主任或学校领导,把档案改成买分方的档案,而身份证、户口则通过造假证的,花200多元就能办完,这位买分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上大学了。这位王姓家长用的就是第二种渠道。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卖分数的人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已经考上大学的人,通过各种方法到当地高中报名参加高考,然后将考取的分数卖掉。他介绍,一名前年就考入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这两年都要回来参加高考,每年的分数买卖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第二种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好但高考发挥不理想的学生。他们把并不是很高的高考分数卖掉,自己再准备重读。

  第三种就是一些成绩较好的高二学生参加高考。他们卖分可谓一举三得:自己参加高考起到练兵的作用,还有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客观上也让“学校提高了升学率”。

  招生漏洞催生黑幕交易

  实际上,从高考扩招开始后的几年时间里,利用高考招生环节的漏洞,通过一些学校招生人员的“配合”,在一些扩招、定向、特招和保送生的名额分配中,确实产生了相当多的金钱交易现象。

  很多媒体和高考招生机构都在不断呼吁,希望家长不要相信高招中介。但是尽管其中的确存在很多骗局,家长们却仍然相信这些高招中介,原因就在于这些利用高招制度漏洞的金钱交易确实有“成功的先例”,而客观上它又满足了一些家长的“特殊需求”,而这种交易正在摧毁着人们对高考招生公平公正的信任。

  不难看出,正是一些高校和招生人员花样迭出的招生“黑洞”,也正是他们与非法中介的某种“合作”,让招生骗子有机可乘,有利可图。

  细究起来,以下四种漏洞不得不提:

  附“名牌大学”之名。一些知名高校办了一批附属院校作为赢利之道,尽管这些学校鱼龙混杂,甚至有的只能发自考文凭。但他们招生时往往打出名校牌子,而“无形资产”被利用的高校,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默许。

  私设“小计划”。有的高校在教育部批准的招生计划外私设“小计划”,伪造地方招生部门的整套录取手续,待学生学业完成就业时才被用人单位告知“派遣证”也是假的。

  单独招生。艺术和体育等特招、小语种、保送生本是高校选拔特长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今却成了一些高校招生人员权力寻租的“捷径”。

  调剂指标。为生源好的地方多招生或为平衡地区招生量,高校往往规定机动招生人数或补招,这些指标在一些地方就成了可买卖的“商品”。中介就此揽财谋利,向学生家长收取巨额费用,而有些交费的考生也竟然拿到货真价实的录取通知书。

  有关人士指出,仅仅提醒考生家长不要上当受骗是不够的,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各种招生信息真假难辨之时,家长就难免会“慌不择路”。

  重典之外须堵漏

  针对菏泽买卖高考分现象,山东招生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事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今年该省高校将严格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对弄虚作假的考生坚决取消其录取资格。

  招考院有关负责人认为,买卖高考分数的行为是违法的,而考生即使花钱买到了分数,将来拿到的入学通知书也不是自己的。

  这位负责人说,每个考生都有电子档案,考生被录取后电子档案会由省招考院转给高校。而新生在入学时要求携带准考证、入学通知书、身份证和户口簿,高校会仔细核查材料与学生本人以及电子档案的统一性以及真实性。部分高校还会通过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的成绩与高考成绩是否相符,对弄虚作假及违规录取的考生一经查实,坚决取消其录取资格或入学资格,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有关人士也表示,高招中存在的问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制定出彻底封堵高校招生漏洞的切实办法。那种为了区区之利而对种种违规招生之门半开半闭,与非法中介之间不清不白的“变通”做法,实属自毁清誉,得不偿失,违法者还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据悉,教育部今年已经明确规定,所有高校在本地和跨省招生来源计划将全部实行网上编制、执行和管理,此举可对调剂指标进行全程严密监控。但如何堵死高校招生的种种漏洞,消除招生政策和有关法律的“灰色地带”,仍是教育、招生等有关部门亟待攻克的难关,也是确保高考公平的关键。


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 丛民 葛红普 编辑: 何始玉
·6岁直接“蹦进”三年级 13岁“神童”高考674分   2006-07-05
·对话高考欲得零分女生:愿望未实现很遗憾(图)   2006-07-05
·广东今年至少15万人高考落榜将创历史新高(图)   2006-07-05
·《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6成凑不齐学费   2006-07-04
·北京交大培训班伪造80余名华侨生参加高考   2006-07-04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