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香港《信报》6月27日刊发了介绍美国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文章。全文如下:
“我曾经以身为中国人为耻,痛恨自己为何不能像其他美国人一样,长着黄头发和蓝眼睛?”这是以百老汇舞台剧《蝴蝶君》(M.Butterfly)一夕成名、在美国受肯定的华裔剧作家黄哲伦曾说的话。想不到儿时逃避寻根的他,长大后会以“中国社会”作为艺术发展的主要题材。
1957年生于美国洛杉矶的黄哲伦是第二代移民,父亲原是上海银行家,母亲是菲律宾的福建华侨,在大学教授钢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三不ABC”——不会看、不会听、不会讲中文的美籍华人。
“现在我以身为中国人为荣,事实上,中国的发展亦愈来愈值得骄傲,但当时年少的时代则难下这定论,故抵触一切属于亚洲的东西。”
黄哲伦10岁时探望病重的外祖母,通过老人家了解了家族故事。后来,他据其内容完成了第一本小说《富不过三代》,为他的写作事业奠定基础。大学时期,黄哲伦开始接触到亚裔历史,同时挑起他对种族意识好奇,他开始思索身份的问题。大学四年级完成了他第一部剧本《FOB》(Freshofftheboat,意指初到贵境),正是描绘新移民的血泪史。
在美国有一专门名词“华美文学”(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现已成为了美国主流社会文学作品的一个支脉。《FOB》等“华裔三部曲”是黄哲伦的创作宣言,《蝴蝶君》及《金童》则成为他进入人生或创作的另一阶段的标志,开始探讨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人。
1998年的《蝴蝶君》令黄哲伦得到罕有华人夺得的百老汇东尼奖,奠定了他于戏剧界的地位,那时他还不满30岁。
黄哲伦的创作延伸至歌剧、电影、音乐剧及电视剧。至于最新动向?黄哲伦说受父亲启发,将创作一个有关美国商人在中国的故事,而近年的大计划是把已故传奇人物李小龙的事迹搬上百老汇歌剧舞台。李小龙与黄哲伦同是“黄皮白心”的“ABC”,黄哲伦落笔描绘李小龙的心境时,想来会有一种不言而喻的相通吧!
“我的双亲理应自小强迫我学习中文,就不致令我如今遗憾了。”黄哲伦开始渐渐寻找“中国经验”,他更坦言会多花点儿时间在中国干一番事业。
不少没根的中国人像浮萍一样,难以确定自己的感情归属,黄哲伦的故事或许能勉励这些苦于没有身份的人,意识自己的“根”之所在,正如余光中所言:“凡我在处,就是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