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义群
田义群获救后被抬上担架救治
“我不敢睡觉,在废墟下敲击着水壶盖儿和离我约3米远的孙尚卿交流,有时我说一句,有时他说一句,我们约定,要彼此增强活下去的信念……”空军工程大学离休干部田义群提起30年前的往事,就像在说刚刚发生的事。
1976年,田义群47岁,是原空军工程学院(现为空军工程大学)的俄语翻译。7月25日他接到部队任务去唐山协调一位军人转业的问题。“7月25日晚上10时左右我到达唐山,随便找了个小旅店住了一夜,第二天就住进唐山商业服务楼一楼17号房。次日到唐山的军转办办事,但因结果不能立即出来,工作人员让‘过两天再来’。”田义群老人感慨道:“没想到就是这两天,一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灾难让我碰上了。”
那两天唐山的天气十分异常:26日夜里特别冷,半夜里田义群冻得不得不将另一张床上的毛巾被也加盖在身上;而27日晚上又特别热,特别是震前的几个小时更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由于特别累,田义群还是睡着了。
敲击水壶盖给自己鼓劲
突然间,“外面好像千军万马奔腾,又像有千万辆坦克在行驶中发出轰隆隆的声音,由远及近。紧接着大地开始颠簸、摇晃……”被惊醒的田义群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就从倾斜的床上滚了下去,随后又被甩到床底下,地面就像筛子筛豆子一样。仅仅几秒钟时间,所住的商业服务大楼轰然倒塌。“等我意识到是地震时,我已蜷曲着身体躺在了冰冷的水泥地上,动弹不得。”
“我睡的床是三角铁焊接的,床被倒塌的楼板、墙壁砸断,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空间,我就被死死地卡在这个狭小空间里。什么也看不见。周围都是呼喊、求救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呼喊、求救声越来越少。不知道又过了多少时间,这样的声音慢慢地消失了,周围一片死寂。”害怕和绝望困扰着田义群,他忽然发现手边滚过来一只铁壳水壶的盖子,然后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用壶盖猛烈敲击。“谁?你还活着?”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是孙尚卿!孙尚卿50多岁,是黑龙江省某县商业部门的采购员,他们住两隔壁,地震之前曾相互交流过。
在废墟中漫长的132个小时里,田义群尽量迫使自己不睡觉。有时,田义群用手中的壶盖敲打一下三角铁,与孙说上一句半句,有时孙也会喊他说上两句。在漆黑的废墟底下,谁也看不见谁,只有越来越微弱的声音和壶盖的敲击声一直支撑着两位幸存者的精神,他们彼此相约,互相鼓励活下去,不论谁先得救,都不要忘了还有另外一个活着的人……”
救出来时仍死死抓着壶盖
终于,解放军搜到了孙尚卿。在孙被送往医院的路上,他告诉解放军离他3米远的地方还有人可能活着。时任38军114师坦克团六连连长的孟某不到30岁,他立即带人前往搜救。开始没找到,孟连长又回医院详细询问,孙说:“他就在里面,他还活着,请你们一定要再回去找。”1976年8月2日下午3时多,搜救人员终于在废墟中找到了田义群,当他从废墟中被拉出来时手中紧紧抓着那只水壶盖,救援人员想拿掉它,但处于昏迷状态的田却死死抓着不放手。
田义群获救的过程还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真实地录了下来,当时整个商业服务楼的近百人中只有田、孙二人获救。在该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英雄抗震灾》纪录片中,影片解说员对这个镜头这样描述:“被埋在废墟中6天5夜132小时的空军干部田义群同志被救出来了。”近日,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中,当年震后救灾所用的纪录片中又出现了这个镜头。
30年了,找不见救命恩人
获救后,田义群严重脱水,生命垂危,住在当时设立在唐山矿冶学院野战医院里(现唐山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位置)。经诊断后,谭继荣军医给他输液,并用碱性药物治疗他的酸中毒及脱水症状,谭一连24小时不休息,坚持在病人床前观察病情,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医院卫生员郑常秋更让田义群感动,她不怕脏不怕麻烦,为田端屎端尿,连续工作7个昼夜,累了、困了,就用酒精刺激眼睛,振作精神。
过了一天,田苏醒了。他醒来做了两件事让人印象深刻:一是大喊“毛主席万岁”;一是找到在同一个医院接受治疗的孙尚卿,两人拥抱在一起。
8月22日,田义群回到西安,直到今年5月前一直没回过唐山。30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孟连长、谭继荣军医和卫生员郑常秋,1986年原空军工程学院还派人去找过一次,但没找到。因此,每年快到7月28日时,田义群都会情绪激动,因为他不知道他一直惦念的亲人在哪里。今年5月,已经77岁高龄的田义群在孩子的陪同下亲自回到唐山,完全变样的唐山已难觅当年的野战医院。经打听,38军114师已经撤离唐山,三位恩人也不知去向。而当年遵守“约定”的孙尚卿更下落不明。田说,如果他还健在,现在也有90岁高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