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队伍中的一员。放下庆贺的酒杯冷静思考:这片已经沸腾的热土如何在新起点上发展熊猫经济?
生态经济的巨大潜力
随着“申遗”成功,大熊猫栖息地核心保护区内的矿山、水电站将进一步整治、关闭,同时将对保护区内的工厂、项目建设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批。
“关闭眼前‘财源’,实际是为生态经济奠定基础。”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蒋华东认为,保护好熊猫、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让全世界都知道四川是熊猫的美好家园,我们就拥有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巨大潜力。
“这让我们感到了压力,但我们在为长远发展而积极行动。”宝兴县是大熊猫栖息地之一,该县负责人称,他们正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该负责人还打比方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上乘的纸张,有了这个载体,才能够在上面描绘美丽的图画,才谈得上发展生态经济。记者采访发现,大熊猫栖息地涉及的12县(市),都有类似的清醒认识。
另类熊猫旅游作卖点
成为世界遗产,证明了四川大熊猫的独一无二,展现了“唯一性”商机。但大熊猫栖息地不能大范围发展旅游,商机又在哪里?
大熊猫研究专家、蜂桶寨自然保护区调研员崔学振认为,不能大范围开发可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景区旅游的合理适度开发;二是发展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挖掘更多商机。
以适度开发来说,全川大熊猫保护区有十几家,但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可借助这一独特性的优势,形成自己独有的旅游环线。又如卧龙,是我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能够使喜爱熊猫的人们获取更详尽的知识,这是卧龙最大的卖点。
“不能到保护区旅游,为什么不能在保护区外开发相关旅游产品,打造熊猫文化?”与崔学振的观点相呼应,包括成都在内的市、州,在拍熊猫电影、构思动画片、建网上大熊猫平面摄影博物馆等方面已有动作。不占用保护区内资源,不造成栖息地的“生态困扰”,围绕大熊猫打造一系列旅游产品,也蕴含着无限商机。
“熊猫形象”还需整体提升
目前,宝兴县正在征集“熊猫家园”主题歌,重在突出宝兴是人类发现的第一只大熊猫的故乡。
无独有偶,6月29日,成都开价10万元,面向全球征集城市熊猫形象标识、熊猫主题创意作品和“我与熊猫的故事”。这些都反映出各地希望打造熊猫品牌,全面提升熊猫价值的意愿。
事实上,将当地独特的动植物打造为符号或象征,发展和延伸相关产业链,已使很多地方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澳大利亚的动物明星考拉熊,每年其品牌效应为这个国家赚取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不过,相对充分实现熊猫的品牌价值而言,四川本地的一些借熊猫造势的经济行为还显得有点“小打小闹”。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为整体提升“熊猫形象”价值,正在从战略高度对熊猫品牌加以规划。如计划以大熊猫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培育精品连锁经营、文化创意、品牌展览等多条产业链,同时将扶持建立大熊猫品牌动漫产业公司等支柱企业,建立大熊猫品牌发展基金,对大熊猫品牌产业发展给予财税、金融支持等。 (四川日报/记者黄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