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十五条”)出炉,到建设部拟定的《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落实意见”)亮相,历时一个半月有关“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比重必须达到70%”的纷扰终于尘埃落定,“90-70政策”的“数字谜语”也揭开了“谜底”。
对于“90-70政策”的先天不足,笔者曾撰文指出:“随着‘套型建筑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换算’和‘70%是项目限制还是地区总量限制’的争论,这一行政规定所引发的利益博弈,正在枯燥的专业名词掩护下悄然浮出水面。建设部一位官员对此的解释以及建设部随后的否认,就可以解读为政策制定者在套型博弈中的左右为难。”(详见《羊城晚报》6月16日时评版)
如今套型博弈水落石出:套型建筑面积“从严”,总量限制“从宽”,倒是更贴切地印证了政策制定者左右为难的决策窘境。
这种决策窘境并未因“谜底”的揭开而“解困”:深圳等城市已出台实施细则规定“70%是项目限制”,是否要随之改变?如果70%是限制地区总量,审批某个楼盘户型比例的官员是否存在巨大的“寻租空间”?其实,早在“90-70政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时,广州的地产专家盖天佐就质疑某些官员的“从宽”解释:如果这种说法属实,无疑是政府对开发商的妥协让步,而且是不适合的让步,说明了开发商在左右政府的决策,如果这样的话,相信开发商还会探寻政策的其他弊端和政府进行博弈以扩大利益面(详见《南方都市报》6月15日)。
归根结底,“90-70政策”的窘境在于对行政权力的高度迷信,尤其是对“120平方米以上为豪宅”、“90平方米以下为中小户型”等行政限制手段奉若神明;而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经济调节杠杆,不是用起来缩手缩脚、似有若无,就是干脆弃之不用。吊诡的是,每当行政手段左支右绌,行政部门却出台更多更严的“数字化限制”,以更具体、更细微、更绵密的文字规定进一步强化行政手段;结果每次行政调控最终流于“有姿势,无实际”,如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大山临盆,天为之崩,地为之裂,日月星辰,为之无光。房倒屋坍,烟尘滚滚,天下生灵,死伤无数……最后生下了一只耗子。
以行政措施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以经济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目标是建立规范有序的房地产市场———稳定房价舍此别无他法。(伊歌)
相关报道:
房地产界“90平方米与70%数字之谜”终于破解
一个多月来笼罩在房地产界的“数字谜语”终于解开,新华社在今天晚些时候发布消息说,建设部发布的《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说,90平方米的套型面积就是指建筑面积,70%的比例则是针对一个城市年度新审批、新开工面积总量而言。
剑指住房难“90平方米”能否破茧突围?
户型越来越大、房价越来越高、囤房者越来越多……我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走势让多少中低收入家庭“居者难寻其屋”。关于“90平方米以下住房须占项目总面积七成以上”“居住用地供应量七成用于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等一系列“中小户型新政策”的出台,在房地产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样也让广大低收入群体看到了希望。
“中小户型新政策”如何尽快突出重围?新政策能否落到实处?它能否真正给低收入人群住房带来福音?在此间召开的“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来自政府、学界、开发商等众多人士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