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将手中的线穿过插在莲藕上的7根绣花针,获胜者被称为“得巧”
卢浦大桥上演绎鹊桥相会
中国情人节受到质疑年轻人着汉服举办七夕祭祀活动
身着汉服、手摇蒲扇、跪拜织女像、举行乞巧仪式……昨天晚上,卢浦大桥的拱顶被当作了现代“鹊桥”,一群汉文化爱好者在这里举办了一个传统的七夕祭祀活动。
据了解,今年是闰7月,但“双七夕”并没有成为受青睐的中国式情人节。为纪念这个独特的传统节日,许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用原始的方式真实还原古代的“七夕现场”。
反方:把七夕当情人节可谓忘祖
“把七夕当情人节来过,是数典忘祖。”不少网友认为,自古以来七夕就与谈情说爱无关,只是一些人的鼓噪和商人的炒作,才使这个原本被冷落的节日突然热了起来。农历七月,银河横贯夜空南北,织女星和牛郎星隔河相对,这一景象触发了古人的想象。其实传统上七夕根本没有青年男女聚会、谈情说爱的习俗,因此我们不能因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及由这个故事引发的关于爱情的想象和创作,就想当然地把它当成是情人节。而且七夕“一年只相会一次”的寓意并不适合恋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许多男士对于七夕的第一感觉是心头一寒、钱包一紧。不管是七夕还是双七夕,都是女友要礼物的一个理由。
正方: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涵
“传统节日为何不能赋予新的内涵呢?”“我们想有个中国人的情人节,选在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有什么不可以呢?这正好是一个让大家能有机会在一起庆祝的好借口,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
更有人认为,经过商家的炒作七夕已经成为了一种相亲节。“给陌生的男女多一次交流的机会,有何不可?”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很动人,作为男女朋友,我们希望能拥有像他们一样的爱,所以很值得庆祝。”一位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写到,“特别对于那些分隔两地的恋人,情况和牛郎织女很相似,七夕他们是个难得的节日。”
专家:可督促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认为:西方2月14日的情人节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七夕”节是有差别的,他们不是一个概念,如果硬要把“七夕”说成是“情人节”,就有些牵强。每个国家的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其个性化。
举办活动来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件好事,可以督促那些有责任心的人查书,或者上网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也许有些人参加这种活动只是抱着娱乐的态度,但他们能在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失为一件乐事,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调查显示
近半数白领愿意在七夕约会
中华英才网对各地白领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近半数白领愿意在七夕安排浪漫约会。
此次调查共收到问卷1356份,其中19%的人对于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并不太清楚。但是有78%的白领在商家的提醒下,还是相当关心七夕的。调查中,有43%的白领会不予理睬,超过一半的白领会有所举动,例如共进晚餐、看电影、送件心仪已久的礼物,甚至是精心安排一场浪漫的约会。不过,一旦爱情遭遇工作,孰轻孰重的确会让某些白领难以选择,经调查,有35%的白领会毅然选择陪女友(男友),只有12%的人会选择一心一意的工作,暂时把情侣搁浅,他们认为,没有面包哪来的爱情呀?但一半以上的白领都希望事业、爱情都能兼顾,先加班,再回去陪女友(男友),即不得罪老板又不得罪爱人。当爱情与事业发生冲突时,超过半数的白领会非常理智地选择事业,他们表示,一旦事业小有起色,有机会赴外地担任要职时,他们会欣然而去,毕竟事业成功,生活质量提高,爱情才更有保障。只有11%的白领,会断然拒绝老板的委派。
或许牛郎织女式的爱情只能发生在古代,现代的年轻人对这种分隔两地的爱情并不看好,认为周围的诱惑太多、人心浮燥,情侣一旦分隔两地就代表着分手。只有35%的白领,认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介意地域上的分离。(记者沈蔚)
商家动态
“七夕玫瑰”身价难与洋节抗衡
两周前就开始接受“七夕节”鲜花预订的花商们,并未等到预期中“顾客盈门”的场面。昨天,玫瑰的零售价每枝卖3元,价格只是西方情人节的三分之一。在曹家渡花市的几个花摊早就推出“七夕”订花业务,但接到的订单不过30张,远远不如“情人节”。
夏季一向花卉销售淡季,但由于今年恰逢农历闰七月,不少花商想借“双七夕”令花市升温,但效果并不理想。曹家渡花市的一些花摊老板纷纷用红纸、中国结“装扮”玫瑰,希望以此突出中国情人节的气氛,但是订购的人仍不多。
由于销售量不多,鲜花价格只是小幅上涨,优质玫瑰的价格从每枝1元涨到3元,与2月14日至少每枝10元的价格相比天差地别。而由于天气炎热,鲜花容易快速腐败,一些花摊索性开始甩卖玫瑰花,打出每枝2元的低价依然少人问津。一向身价金贵的网上玫瑰也并未打出“天价”,11枝玫瑰的价格不过30到50元,仅是情人节的一半,销路也不好。
“庆七夕,买300赠100”、“七月初七新品上市”等促销攻势也早在半个月前就纷纷出炉,旅游社和酒店客房也全都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但是恋人们似乎并不领情,除了情侣场电影稍有些人气外,七夕的促销活动抵不过夏季的大减价,一些旅行社的推出的“七夕游”也因为报名人数不多而被迫取消。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完全是抱着试水的态度,卖得好就卖,卖不好就取消,并没投入太多的资金和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