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姐日前在南京西路某饭店参加同学聚会时,突然在冰水的底部发现了一条小蜈蚣。而在此之前,同学们都已经喝了很多由这个大水杯里倒出的冰水,同学们顿时没了胃口。饭店最后为该桌食客提供了两大瓶免费的盒装冰镇果汁,同学们为了不使聚会气氛过于恶劣,没有继续追问“冰块中为何会出现虫子”的问题。但在回家后,爱吃刨冰的陈小姐对“含虫冰块”始终难以释怀,遂致电本报希望本报能对食用冰的卫生问题进行调查。
从上个星期开始,记者逐渐走访了吴江路、人民广场、南京东路步行街等生意正旺的多个冰饮店,以及枣阳路、东方路、七莘路上的多家饭店。调查发现,无论是冰饮店或是饭店,食用冰块的水料、存放以及制作等环节中存在的卫生问题都值得引起食客和相关方面的注意。
现场调查
吴江路
露天放冰环境堪忧
吴江路上制作刨冰类的冰饮店多达10几家,昨日下午2点左右,记者在吴江路调查发现,各家的卫生情况相差极大。同样是制作水果刨冰的露天摊贩,卫生情况较好的店家将所有放着水果的盒子都罩在密封的玻璃下,将冰块放在边上的小冰柜内,等到买主来时再取用。而在吴江路靠近63号的一个制作水果刨冰的摊贩处,记者看到,冰块放在两只已经比较旧的盒子里,露天敞开放置。旁边已经剥皮切块的水果盒子也都是没有加盖的。且摊位旁的一只垃圾桶表面沾满污垢,蚊蝇盘绕,摊位下也是污水横流。
南京东路步行街
冰块肉串混放冰柜
记者在步行街上发现一家同时经营刨冰和烧烤的摊位上,伙计把开封的和没开封的冰块都放在冷柜的最上面,冰块的旁边还存放着袋装的香肠、鸡翅等肉类食物,一些有色方便袋也杂乱地和冰块混放在一起。由于冰块不是一次性全部用完的,已开封的冰块,很容易和同放冷柜中的肉类窜味。
人民广场等处
大多食用冰未标“QS”
记者走访了人民广场附近的几家规模较小的刨冰店,他们使用的冰块都是从外面买来的。记者看到,有些冰块的外包装上有厂家,有一些外包装上则无任何字迹,大多的冰块外包装上没有“QS”标识。一位冷饮店的工作人员称,从没注意过外包装上有无“QS”标识。记者从冷饮店店员处获知,人民广场周围的刨冰店所用的冰大多来自同一家公司。
在枣阳路某高校后门的一家珍珠奶茶店里,记者看到店里使用的是有“QS”标志的食用冰块。据店主介绍,店里用冰全部是从“冰酷食品有限公司”购买的,一包5公斤10元。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与有“QS”标志的冰块每斤1元且没有折扣可打的价格相比,无“QS”标志的食用冰价格的批发价则明显便宜很多。在西藏中路的一家小刨冰店里,女店主告诉记者,店内使用的无“QS”标志的冰块一袋20斤,一次买两三袋是8角一斤,如果一次能买200斤,则可以“打折”到6角一斤。人民广场周边大多冷饮店使用的都是这种低价冰。
流程隐患
连锁店制冰水料受质疑
据了解,在茶风暴、街客、肯德基等店内,食用冰都是用自己购买的制冰机自制的,最初的水源是纯净水。但这种“纯净水”也属于自制,即通过在自来水上加上“水管家”过滤,再把过滤的水输入制冰机里,通过紫外线杀菌等四道工序,制作好的冰块再单独存放。
对于这样的“纯净水”制作的食用冰,也有顾客表示质疑。“我还是觉得这样不够卫生,纯净水最初用的都是自来水,虽然经过过滤,杂质可能没有了,但是‘水管家’过滤的水是否就能等同于纯净水?”记者也在一家冷饮店内看到,伙计将通过“水管家”过滤的自来水当作纯净水,直接添加在果汁中,引起了一位顾客的质疑。
小饭店多冰箱自制冰块
相比冷饮店购买食用冰或者自行用食用制冰机制作冰块的情况,多数小饭店对于冰块的制作和存放,问题则更加严重。
在七莘路附近,记者从几家饭店服务人员处了解到,他们的冰块多数是冰箱自制。“一般的顾客都选择冰过的饮料,所以对冰块的需求不大。加上我们的店面有限,也不便购置制冰机,一般就是自己的冰箱做冰。”一家小饭店的店主甚至直言:“很多饭店自己做的冰都是直接用自来水做的。”
在金沙江路一单位的食堂内,记者看到盛放冰块的碟子略微发黄。据卖粥的服务人员介绍,冰块每天就餐时放在这里,需要冰块的人就自行添加。当被问到冰块是怎么生产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不太清楚,并拒绝了记者要求参观厨房的要求。
制冰过程尚无明确规定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的《冷冻饮品卫生标准》适用于食用冰,但目前的法规针对的是食用冰成品的各项指标,对于生产和流通中的多个环节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包括对于食用冰的生产设备,也没有具体的要求。
由于这方面规定的缺失,目前相关方面对食用冰的卫生调查也集中在冰块本身的抽查上,对食用冰制作、存放、流通等方面很难查处,也难以有依据进行相应的处罚。
关于食用冰水料的问题,在制冰前更是无法监控,也无明确要求,专家称,根据一般的检测很难判定经过过滤的“自来水”是否符合食用冰原料的要求。另外,对于工业冰和食用冰,靠外表无法鉴别,只能通过对“冰块”等相应指标进行检测才能分辨。
友情提醒
现制冰饮抽检合格率低于定型包装食品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专家称,食用冰在制作和存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污染情况。而消费者在食用不清洁的冰块加工的即食产品后,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从食监部门的抽检情况,记者了解到,以食用冰为原料现场制作的食品合格率要比定型包装的冷饮低,不合格的指标主要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这说明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食监部门表示,对此将加强监管和督促相关单位规范操作。
食监部门提醒市民,为了防止现制现售的食用冰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二次污染,消费者应该尽量选择定型包装食品;选购食用冰制作的现制产品,应选择卫生条件较好、操作较规范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