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贫困生心态调查:我和捐助者只是等价交换关系

www.zjol.com.cn  2006年08月09日 08:50: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核心提示

  随着今年高考录取工作进入尾声,救助贫困大学生又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媒体呼吁,企业、个人纷纷慷慨解囊,采用各种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正是由于这些努力才使很多贫困学生得以跨入校门。但我们在奉献爱心的时候,由于习惯或其他一些原因,存在一些忽视受助学生心理感受的现象,如让受助学生在各种场合公开亮相、让受助学生当众讲

  述自己的贫困状况等,这些举动很可能使这些受助学生的心理受到损伤。

  面对形式各样的捐助,贫困学生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在与受助贫困生接触过程中,记者发现大部分的贫困学生对这些问题还是有比较正确的认识的,但有的孩子却已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贫困生心理现状

  从整体情况看,其中一些贫困学生心理是健康的,西工大的杨同学说,我是来自贵州深山的少数民族,大学四年的学杂费用对我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我现在已经大三了,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也觉得我自己过得蛮开心的,没有太窘迫。但我没有接受任何人的捐助,这是因为我们大部分贫困生都可以通过学校的助学贷款来解决大额费用,再通过打工应该可以支撑下来。但我始终觉得在现在社会中,如果人家给了你捐助,让你参加几次活动完全可以理解。我不认为会对学生造成多大的伤害,贫困的孩子其实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与贫困做斗争,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忍耐力因此而得到很大锻炼,所以一般不会那么娇气。能够得到捐助会大大减轻父母的负担,年轻人丢点面子算什么。

  但不可忽视的是,贫困生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坚决抵制型:我不会用自尊换捐助

  马同学:我个人觉得通过学校的助学贷款和一些兼职,是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我明白捐助者都是一片好心,但我还是很难接受。我曾见过,有一次学校来了几个捐助人,然后校长让受捐助的孩子站在全校师生的面前接受捐助,说一些感激的话,家里穷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接受任何捐助。

  心态麻木型:我和捐助者只是等价交换关系

  李同学:我开始很感激那些资助贫困学生的人,但我发现我周围有些受助对象像演员一样,需要参加各种活动并在各种场合来表达感激之情,我才觉得这其实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关系,贫困学生用尊严换得学费,捐助者则用金钱换取名誉,谁也不欠谁的。

  自暴自弃型:我把捐助浪费在物质追求上

  杨同学: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看到同班同学有手机、电脑、MP3,而我还在担忧每天吃饭的钱,心里十分不平衡,我不愿意显得低人一等,所以我宁肯把自己仅有的钱用在“包装”自己的行头上,其他同学去打游戏机,我也整天泡在网吧里,打的级别比他们高;他们追女孩子,我也开始请女孩子吃饭……有钱的同学可以享受的东西,我也同样有享受的权利。

  -旁观者说

  丁同学(大学生):贫困生一样有享受花季年华的权利。贫困的孩子只是因为家庭的环境造成的,但并不能剥夺他们热爱美好生活的权利。在我们的周围,有的贫困生拿到助学金打了份肉,有的同学就呜呜哇哇乱叫,似乎人家特困生就不应该吃得好点、穿得好点。有时候接受了捐赠,还得在大会上拍照,说些感激涕零冠冕堂皇的话,特别伤自尊。

  沈先生(大学教师):学校不是世外桃源。贫富差异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不止在校园中如此,在社会上同样如此,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如果把贫困生像保护珍稀动物似的保护起来,让他们以后出去怎么适应社会。还不如让他们早点接受现实,正视现实,调整好自我。我觉得作为贫困大学生,不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处境,不要老和其他同学攀比,要学着接纳自己,认可自己,并把贫困当作一种人生财富,真正认识到“人不可以选择家庭和出生,但是可以改变命运”。

  -专家观点

  西北大学韩隽副教授:对贫困生,社会尊重和自尊都不能少

  在西部高校中,贫困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就西北大学来说,目前大约有1/3的孩子属于贫困生,1/4的孩子交不起学费。这个群体的数量越大,可能产生的心理方面问题就越严重,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所以越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入手。

  从社会方面来说要注意三点:

  1.用宽容的心态对待贫困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遇到过几个孩子,他们的初中高中的母校老师无论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给予了这些孩子很大的帮助,但这些孩子上了大学,甚至毕业后很多年都不回学校看看老师。

  当然,这些孩子的表现是不好的,但分析了这些孩子心理后,又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之下,希望自己出人头地后再衣锦还乡。所以,所作所为不被人所理解。

  另外,还有一些贫困生在接受资助后,吃一点好的、穿一点好的,就被大家炒作,其实,一来这个年龄的孩子有着属于他们的正常需要,是应该理解的;另外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只是少数,是具有偶然性的,大多数受到资助的贫困孩子还处于温饱边缘。不能打击面太大,这样容易形成孩子天然的敌对情绪。

  2.提供机会比单纯捐助更容易让贫困孩子接受

  给孩子捐助一些资金当然是好的,但这样容易让孩子感到一种压力。更好的办法应该是给孩子一个机会,一个工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提供机会比提供单纯的金钱更容易让贫困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同时也避免了单纯靠资助时不劳而获心理的滋生。

  3.建立长效的社会支援机制

  个人对个人的资助,会发展出一段难得的友情,但更多的情况是会给受资助的贫困孩子背上一个人生的包袱。所以,社会应该建立长效的资助机制,比如基金会的形式等,搭起一个资助者和受助者之间的桥梁,这样会更容易让受助者接受。给贫困学生的几点忠告:

  1.接受并追求平等的意识

  家庭的贫富对心理的撞击是比较大,但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接受,接受不同,接受差异,而不能采取排斥和抵触的情绪;另外要有追求平等的意识,要知道,不同的家庭背景出生的孩子各有所长,要扬自己所长,避自己所短,更好地与老师同学相处。

  2.“自暴自弃”只能让你丧失更多的机会

  学校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沉迷”于游戏的孩子,穷孩子和富孩子的比率基本上是一样多的。这说明一个问题,很多贫困的孩子在寻求心理平衡的方法上迷失了方向。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心理上的问题,在就业等问题上选择了逃避,但这样只能使自己丧失更多的机会。

  西安交大管理心理学教授李虹:尊重比爱心更重要捐助别人的过程其实是自我心理完善、人格重塑的过程,也是自我内心世界洗礼净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讲这是对自我心灵的一种捐助,所以这种捐助就不应该受到外在动机的驱使。

  由于很多客观因素造成的贫穷不是一种罪过,但贫困永远不是一种值得大肆宣扬的状态。生活在贫困中的孩子,能够忍受种种我们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心理负担考上大学,这些孩子本身就值得我们尊敬。而现在人们却是往往忽视了这种尊重,而又大肆宣扬他们的贫困,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影响的。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 霍炬 何超 编辑: 何始玉
·老红军助学十年捐十万 130多名贫困生受益   2006-08-03
·贫困县农家供学样本:10年纯收入供养1个大学生   2006-08-02
·首富儿子冒充贫困生!诚信危机?   2006-08-01
·湖南将开出全国首趟贫困生免费专列   2006-07-28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