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 1930年12月,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期间,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小布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会场两边贴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巨幅对联,生动地反映了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和反“围剿”作战的指导思想。
初创时期的红军,人数少,装备差,物资补给困难,一开始就处于强大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不断遭到敌人的“进剿”和“会剿”。敌强我弱的基本特点,决定了红军的主要作战形式,只能是实行游击战争。毛泽东说,五指伸出有长有短,荷花出水有高有低,与强敌作战就要避实击虚。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大力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毛泽东在遂川县城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前敌委员会、遂川县委员会和万安县委员会联席会议,对几个月来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的原则。同年4月下旬,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所率部队会师,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6月改称红军第4军)。5月,第4军在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的指挥下,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三次“进剿”。1929年4月5日,以毛泽东和朱德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共红军第4军前敌委员会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共中央的信》中,将红军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正式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在给红4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中央九月来信”)中,第一次将其称为“十六字诀”。
朱毛红军的作战经验,不仅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得到党中央的认可和推广,对全国各地红军开展游击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1929年六七月间,中共中央将中共红4军前委的报告转发给贺龙、湘鄂西前委和四川省委,指出“这些经验很可以作你们的参考”。随后,鄂豫皖、湘鄂西、鄂西南、赣东北等苏区的红军,也相继提出了反映本地区特点的游击战争原则。比如洪湖地区提出:“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湘鄂赣边区提出:“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昼伏夜出,化整为零”等。
“十六字诀”’言简意明,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它把防御与进攻、退却与反攻、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总体精神是:从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出发,利用民众和地形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扬长击短,趋利避害,灵活机动地作战,达到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目的。“十六字诀”是毛泽东、朱德等在军事上的一大创造,它不仅适用于游击战争,其基本精神也同样适用于力量对比敌强我弱条件下的正规战争,为人民战争克敌制胜的作战方法奠定了总的原则基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体系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依靠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运用“十六字诀”的基本精神,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创造了一个个以弱胜强,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奇迹。(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