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首次披露了外公——毛泽东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隔着咖啡厅长长的条桌,孔东梅握住了记者的手,浅浅地笑着。没有交换名片,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她独特的身份是不需要名片的---毛泽东的外孙女、李敏的女儿。
什么让王海容开了口
孔东梅写书,这不是第一次。《翻开我家的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听外婆讲那过去的故事---毛泽东与贺子珍》这些书,读者已是耳熟能详。
不过,这本新书有些不同,书里的一些资料均是孔东梅和前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访谈聊天所得,基本上很多事情是王转述,再由孔东梅记录下来。
在书里,王海容讲述了当年经历的一些外交风云。30年来,一直保持沉默的王海容,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不著书写回忆录。这一次,是什么打破了她多年的“习惯”呢?
或许真的基于一种信任,王海容告诉了她一些外公毛泽东的“秘闻”,其中还有一段青梅竹马的“初恋”。
正如东梅书里所说,这段故事深藏百年,如果不是海容讲出来,又有谁知道呢?
历史,总是有一些不宜公开的。东梅自己也坦陈,她这本书也不例外,因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社都要审,今年年初都拿出书稿来了,到现在才出来。“总是要经历一些环节。”她说。
特殊的身份,是不是让她在记录毛泽东外交事件上有些宽松的尺度呢?这一点,东梅的语气少有的坚定---“我的书亮点不是尺度,不可能对我放宽尺度,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在她看来,王海容能开口,就是最大的亮点。不过,和原稿相比,“删掉的东西很多。”
什么让孔东梅如此卖力
在中国,领导人的亲属面对媒体、写文著书的人并不多。东梅说,实际上他们这一代,第三代老干部子女,基本上没有人干她目前做的事情,出国的出国,赚钱的赚钱,打高级工的打工,闲着的闲着,基本没人干,毕竟这是件吃苦不讨好的事情。但“我觉得人多少还是有一些责任感和使命感,外公他老人家总是需要有后人来做这些事”。
什么让她做这样的企业
孔东梅的另一身份并不是那么有名---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东润,取自于外公“润之”和自己的名字“东梅”。
其实,自己的名字也是外公起的。当时,看了李敏带来的照片后,毛泽东就给外孙女起名“东梅”,包含了他自己的名字“东”,又有他一生都喜欢的“梅”。
“菊香书屋对我来讲,是一个文化的LOGO。”为什么这么说呢?查这个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当然最有名的还是1949年她外公搬进去以后,他在这里办公,在这里看书,在这里接触了很多人,这里发生了很多风云大事,包括中美建交这一段,“所以对我来说,它是一个文化的LOGO,是文化的血脉传承。”
什么让企业家青睐毛泽东
了解外公的过程中,东梅也从中悟到一些管理公司的理念。她说,其实在中国,一些年长的企业家都有很深的毛泽东情结,包括张瑞敏、柳传志等。他们运用毛泽东的一些经营之道,也就是拥有像他那样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她觉得第一代的民族企业家非常不容易。“希望文化传媒产业也出几个大企业家,不过,这个不容易。”
有些书总是把她外公描述成闭关锁国,不发展经济,不和外面打交道。对此东梅有些生气,“这是不真实的。中美大门谁打开的,这个谁都清楚,如果没有当年和西方谈判建交的基础,后来的改革开放没有这么快,因为恢复建立外交关系需要时间和人。”
“这本新书就驳斥了这个。”孔东梅的声音有些严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