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注定成为上海世博会历史上一个关键性的时刻。
世博园内首批基础设施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这标志着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建设全面启动。从这个月起,世博会的精彩亮点将从规划图纸,一步步走进现实,一个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盛会,将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了这一天,人们已经准备了很久。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单体动迁项目———世博动迁已经基本结束,居民们已经在新家安居乐业,大多数企业也已告别旧址。到明年年底,这片土地将全部腾空,开始谱写世博会的精彩篇章。与此同时,在建设之前,上海世博会的规划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深化、细化,从总体规划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细节,无论是交通组织,还是开放空间、人行布道、绿化植被,乃至古建筑文脉保护等都有相当细致的方案。现在,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些设计精华……
最大亮点:减少排队!
按目前预测,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40万人在园区内活动,极端高峰日要达到80万人。这么多的人如何进出园区,如何参观各个展馆,甚至如何用餐,如何如厕?这些都是必须在建设之前就要谋划的问题,而且没有任何现成的方案可借鉴。
事实上,长时间地排队,已经成为历届世博会难以回避的矛盾。短时间内人流的高度密集,势必会对展馆和配套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以去年的爱知世博会为例,在高峰日,某一展馆前最长的等待时间将近5个小时,女厕门口有时甚至会排起超过150个人的长队!与之相比,上海世博会预计的参观人数将成倍增加,如果按常规设计,届时人流量压力将更是惊人。
尽可能减少等候时间,成为世博园规划设计的头等大事。目前,上海世博会已经拥有了几个很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第一招是“入口外移”。按目前的设计,上海世博会的出入口体系将包括8个陆上出入口与4个水上出入口,共设检票闸口540个。如果按常规设计,540个闸口全部开放,所有参观者一个接着一个进入园区,那么在高峰日,参观者很可能要等上三个小时才能进入园区。也就是说,如果早上9点抵达世博园门口,中午12点才能进去。这显然不会是一个“很愉快”的开始。
怎么解决?有关人士介绍,上海世博园将尝试采用“入口外移”的做法,在外环线、浦江上下游等地设置检票设施,参观者在那里检票后,直接用专用接驳巴士或游船进入世博园。这样不但减少了参观者的等待时间,而且大量减少了进入上海市中心的车辆,减少世博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同时,这个“点子”可以根据园区内人流分布和各大入口的拥挤程度的变化,合理分配新的参观者入园参观。据悉,加上其他人性化的处理细节,上海世博会平时的入园时间,可以缩减至1个小时以内,即使是极端高峰日,也可以控制在1个半小时以内。
第二招是“边等待,边享受”。按目前的设想,世博会所有的场馆,都将实施“底层架空”。这样一来,每个展馆的底层,都将为参观者提供一个宽敞的防雨、避暑、遮阳处所,避免在露天等待的焦虑。同时,所有的场馆还将形成团组布局,即在每8至9个展馆之间,设置一个小型广场舞台,进行具有各个国家风情的文艺演出。届时参观者可一边排队,一边观看精彩的民俗演出,在馆外就开始享受馆内的精彩,把无意义的等待时间变成有趣的多元文化互动交流。
进入世博园,感受展示的精彩是主要的,但一些细节也会直接影响参观者的愉快指数。比如餐饮问题。世博局有关人士表示,以往世博园内的餐饮多以快餐为主,但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吃饭是很重要的社交聚会,这对餐饮设施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这一点,世博园的设计者们将餐馆分成了八个大类,然后到上海同类型的餐厅中,逐个记录每批客人的用餐时间,最终形成了一个餐厅设施配备方案。而且,为了方便,大多数餐厅都被设置在人行道附近,减少人流在园区内的无效流动。
人流一多,如厕也是个大问题。在不少大型展会中,厕所门前长长的队伍都令很多参观者头疼。那么,如此规模的盛会,究竟要配备多少“方便”空间?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大致确定,根据极端高峰日80万参观人次指标测算,上海世博会厕所的总面积要达到2.5万平方米。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个数字来之不易。为了得到可靠的一手数据,世博会的设计人员分成几组独立的调查队,专门到上海各个旅馆、机场、长途汽车站进行实地调查统计,计算出男士和女士的实测如厕时间,在这个基础上,再参考爱知世博会的数据,才得到了最终的数据。世博会有关人士表示,按现在的设计,世博会厕所排队现象将大大减少。
经典一笔:厂房再生
世博园区所在地,是上海工业遗产最集中的地方,这里的厂房承载着很多关于城市的历史记忆。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上海世博会的一大特色,就是要把大量的厂房融入世博会,并成为其中一个独特的元素。据悉,根据现在的规划,上海世博会总建筑面积在8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用老厂房改建的就将达到25万平方米,几乎占三分之一。
据悉,这种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在世博会历史上难寻成功案例,因为绝大多数的世博会都是在郊区举行,场馆一般都是新建的。而上海世博会是在上海市中心具有很深历史积淀的地区举行,老建筑的保护与再生,也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上海的这些探索,将为工业厂房和博览业之间的转换,留下经典的一笔。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厂房,将在五种用途中获得新生。
一是直接用于国家馆,工业厂房多为大跨度建筑,很适合用来进行展示。
二是用于物流和后勤保障。举个例子,每天40万人,如果一人喝两瓶饮料,就需要80万瓶。老厂房们将成为这些庞大物流的重要枢纽。
三是用于管理办公。目前世博建设大厦就是用老厂房改建的,以后园区内的管理设施,也都将栖身改建后的老厂房内。
四是用于各种服务设施,比如世博村里的商店、超市、临江餐馆等。据了解,在世博园所在地,现在还有9幢别墅,都是当年企业家们的住所,这些别墅,将全部得到保留和利用。
最后一种用途———博物馆,最令人关注。有关人士透露,江南造船厂内的部分厂房,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将成为企业馆所在地。其后,这里改建成上海城市的一个新亮点———工业博物馆群。比如说,某个厂房成为造船业博物馆,另一个厂房则成为飞机制造业的博物馆,不但要展现制造业的过去,更要展示制造业的未来。
“这样,才对得起这块工业遗产。”世博园区的设计者告诉记者,这里的厂房,都是很有故事的建筑。比如在江南造船厂的翻译楼中,诞生了中国第一张元素表;在飞机厂房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在将军楼中,曾留下很多海军高级将领的足迹……这些厂房都将得到保留,并最终建设成一个博物馆群落,留住城市居民对于现代工业的感情。
细节魅力:科技生态
基础建设全面启动,科技生态已经一步步融入细节中。漫步世博园,你可以通过地上、地下不同高度的步行道路系统,抵达各个园区。无论在哪一个高度,都可以感受到科技与生态的魅力。
走在世博园区的地面道路上,你将看不到一个“窨井盖”,更不会看到积水,因为这里的人行道都将采用先进的渗水性材料,于不知不觉中就把雨水引到了地下;
走入地下通道,你也不会再感到压抑气闷,因为这将是一个明亮、生态、无污染的地下网络,地下城生态通风及环境技术都将在这里得到应用;
此外,这里的能源,正考虑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这里的道路,将采用废沥青、废材料进行铺设;即使是酷暑,你呆在室外也可能会感到丝丝凉意,因为这里的顶棚正考虑采用先进的喷雾降温等生态技术……
而世博园的一条“彩虹”带将集中展现这些理念。这条“彩虹”,从功能上看,它作为阳篷、雨篷,可以应对世博会期间高温、多雨的天气,提供舒适的游览环境。并且,它将运用代表不同国家的色彩组合方式,为参观者提供明确的空间组织线路,避免人流盲动。此外,这一系统还考虑与喷雾降温等生态技术相结合,更有效地满足室外降温需求。而与此同时,利用太阳能板在日间采能、储能,这条“彩虹”还可以在夜间提供丰富多彩的夜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