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台湾中部南投县的著名风景区日月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台湾领导人弊案连连令岛内民怨沸腾,而物价飙升、薪水不涨、卡债风暴,也让升斗小民感到日子愈来愈难过。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气候下,台湾经济却步履维艰——台湾经济还经得起几年蹉跎?
台湾再等不起几个三五年
台湾“工总”理事长陈武雄等企业界人士,日前前往台经济部门,向新上任的“经济部长”陈瑞隆建言,要求放宽两岸经贸政策,并对当局坚持的“积极管理”两岸经贸政策提出警告:“台湾再也没有几个三五年可以等了。”
陈武雄的警告,在台湾引起广泛共鸣。台《工商时报》发表社论指出,两岸经贸再不松绑,台湾若错过当前的关键时刻,台湾产业及经济可能为国际竞争潮流所吞噬,届时不仅工商业界徒呼负负,“深爱台湾这块土地及长年起居作息于其上的乡亲,可能失所凭借”。
社论直言,依照台湾目前的经贸实力而言,即使当局不正面解除两岸经贸限制,三五年内台湾的产业及经济仍然可以支撑下去,但较长的时间,譬如十五年、二十年呢?台湾将承受逐渐凋零、逐渐穷困的折磨。
实际上,“再没有三五年可以等”首先是指台湾已经虚度了多年光阴。陈水扁上台后的6年,被称作台湾经济“苍白的6年”。扁主政之初,台湾公民平均所得14114美元,是韩国的1.2倍,到了去年,微升为15676美元,却已落在韩国16291美元的后面。
整个东亚经济都因受益于全球经济转暖的大气候快步前进的时候,台湾步履蹒跚地落在了人后。2001年到2005年,亚洲“四小龙”的平均经济成长分别为:新加坡8.4%、香港8.2%、韩国5.4%,台湾则只有3.3%,敬陪末座。
亚洲开发银行发表“东亚新兴经济体经济成长与展望”研究报告,预测2006年东亚经济体平均成长率7.5%,但预测台湾地区今年经济成长只有4.4%,已经在东亚列倒数第一。
该报告还指出,东亚各国2006年第一季度固定投资稳定成长,唯有台湾不增反减,继去年第四季大幅减少11.8%之后,今年第一季度继续衰退,警示台湾产业已严重空洞化。
台湾的通胀率、失业率逐年上升,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现不乐观状态。台湾媒体指出,虽然官方一再强调保有良好的基本面,仍难掩饰台湾正被边缘化的危机,台湾地区经济能量已因“弱智政府”没有作为而逐渐萎缩。
两岸经贸受限是台经济放缓主因
在当前“陈水扁下台,救台湾”的呼声一片中,台《中华日报》14日刊登社论指出,“经济高于政治,才能救台湾”。无疑把目光放到了更深远的地方。
社论说,民进党执政6年来,经济每下愈况,除了归因于当局的“酬庸政策”,妨碍优秀人才出线以外,两岸经贸政策深受意识形态影响,致使经济大势南辕北辙是更为主要的问题。从“戒急用忍”、“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又到“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对大陆经贸政策始终不松手,坐使台湾经济优势不断流失。
两岸经贸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自明。台商可以取用大陆价廉物美的土地、劳力供给,以及享受大陆广大内销市场及亲近国际大厂商机会,只要有点经济常识的人就能明了。更具有说服力的是数字,根据台湾经济部门的统计,2006年上半年两岸间接贸易502亿美元,台湾享有310亿美元顺差,如果去掉大陆市场,台湾上半年对外贸易将会是近百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同期两岸人员往来也创下新高,台湾人到访大陆近210万人次,大陆民众访台9万多人次。
据评估,2000年到2004年,大陆对台的经济贡献大约占台湾整个GDP的2.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大陆的贸易顺差。
有学者指出,两岸的人货往来事实,说明两岸经贸交流朝扩大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也是两岸不得不然的选择。任何违逆潮流的决策与做法,除了自毁发展经贸的长城外,更将逼迫期待两岸经贸正面发展的企业与民众背弃台湾而去。
罔顾事实执著紧缩必将坐失良机
无须工商界的呐喊请命,以及“在野党”的努力推动,台湾当局其实对开放两岸经贸的意义并非无知。只是台湾当局领导人顽固坚持分裂立场,以一党一己之私和狭隘意识形态为“政治正确”,全然不顾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和台湾人民的切身利益,对工商企业界的呼声置之不理,反而让两岸经贸的议题变成了岛内争斗的“战场”。
苏贞昌当上“行政院长”后,迫于压力,也曾企图对两岸经贸政策稍做调整,就一些岛内争议较小的议题如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游等做成“政绩”,给台湾工商界带来某种希望,被称作“苏修路线”。不幸的是,苏的“冲冲冲”未能冲破深绿势力的围追堵截。“台联党”在“经续会”中疯狂地杯葛反对,加上陈水扁因为女婿、亲家卷入贪渎弊案,为寻求深绿奥援而以缩紧两岸经贸政策向深绿表态,再三强调“积极管理”政策不变,并扬言即使“经续会”达成改变两岸经贸政策的结论也会予以废弃。于是乎,呼声极高的“放宽台商对大陆40%投资上限”等议题还没提交到“经续会”全体会议讨论,就被全部删除;最后达成的“共同意见”中,工商界急待解决的几项议题都被排除在外。
台湾《经济日报》因此发表题为《“经续会”就是一场骗局》的社论,指出“经续会”甚至比不上“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被“台独”基本教义派绑架,弄得两岸政策与产业发展两皆受困。
尽管有这样那样人为的阻碍,经济还是执著地走向利益最大化。在岛内因弊案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人们对两岸间新的商机还是热切盼望。看好大陆观光客来台的大商机,台湾观光产业已展开行动。目前全台湾登记兴建的星级观光旅馆,就达到46家,而且国泰、新光、统一等巨头也纷纷开始进入。“我做观光业30几年了,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热的时机”,一位观光业界资深人士这样说。
根据台湾大学的调查,以每天1000位大陆游客,一年36.5万人、来台平均滞留7至8天计算,包括团费与在台消费,一年可为台湾创造高达500亿元台币产值,相当于拉高台湾GDP成长率0.5个百分点。
一天开放1000位大陆游客入境,只是个起步,旅游也只是两岸经贸合作的一小部分。在大陆不断向台湾人民释出诚意和善意的情况下,台当局如能真正跳出私利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把台湾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给两岸经贸彻底松绑,台湾经济才能抓住良机,重新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