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拥有运动员等级证后,可以获得相应的高考加分甚至免试入学,所以,普通考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运动员等级证的现象越来越多。本报近日就接到了一名学生家长的举报,声称有关人员曾向其表示,可以花5万元办理一级运动员证。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审核、颁发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造假现象,已经极大地损害了运动员等级证的可信度。同时,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的《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因为近几年屡次发生的颁证舞弊事件而暴露了其中的监管机制的漏洞。
弄虚作假只为高考加分
依照“制度”的相关规定,任何级别的运动员获得等级证均需申报材料并接受相关部门审查。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个级别的运动员等级证,都有对应的硬性成绩要求或达标条件,还有一个审核程序,只要按规定执行,弄虚作假的事件是不应该发生的。”
而对于近几年多次出现的运动员等级证弄虚作假事件,这位负责人也表示:“这样的事在早些年几乎从未发生过,也是体育主管部门制定‘制度’时始料未及的。”
“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推出的,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屡屡被“造假事件”所破坏,这位负责人认为:“这和运动等级与高考加分这一利益挂钩有重大关联。”近几年见诸媒体的造假事件几乎都与高考加分相关。而这位负责人承认,如果负责发证的体育主管部门能够严格把关,绝大多数造假事件均可以杜绝。
运动员等级证被造假毁掉信誉
造假事件中,以二级运动员证的造假现象最多,依照“制度”相关细则的规定,二级及二级以下运动员资格,可以通过在非体育系统的赛事上取得相应运动成绩或名次而获得。教育系统内的赛事,如各种类型的中学生综合或单项运动会,都是中学生获得二级运动员证的主要渠道。
某高校招生办的负责人近日向记者表示,由于赛事举办方与运动员等级证认定方是两家单位,这就为赛事中的造假创造了条件。因为一旦运动员等级证出现问题,教育系统可以将责任推给最终颁证的体育主管部门,而体育主管部门通常来说又不可能跟踪监督每一个教育系统内的赛事,因此他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推卸责任。
因此,一些中学生运动会或测试比赛常常成为以获取二级运动员证为目的的比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各种弄虚作假现象,如代赛、降低赛事难度、虚报成绩等时有发生。
而相应级别的体育主管部门,在监管和审核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最终在核发运动员等级证时,对有嫌疑的运动员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于对二级运动员等级证的可信度有怀疑,山西、陕西等省近几年已经开始降低二级运动员在高考中获取加分的幅度,或直接取消其高考加分的优惠待遇。
一级证造假源自体育系统
如果说二级运动员等级证的弄虚作假现象还牵涉体育、教育单位等多个责任方的话,一级运动员等级证的作假现象则完全是源自体育系统内部的舞弊行为。
那位学生家长对本报称,湖北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管人员协助达不到条件的考生从东部某省体育局获取一级运动员证,以保证考生免试进入大学。
那位家长说,该高校体育部某负责人向一些具备一定条件,但没有一级运动员等级证的考生提出,只需向其缴纳约5万元,他就可以帮助考生在东部某省体育局获得一级运动员证。但该校有关人士对学生家长的这一说法予以了否认。
依照“制度”的相关规定,一级运动员等级证只能由省一级体育局和部分体育院校、军体机关等单位颁发。用来申报一级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必须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举办的全国性比赛上获得的。
根据考生家长的举报,记者近日向东部某省体育局了解情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这几名被举报的考生的确是在该省获得的一级运动员证,虽然这些考生申报的比赛成绩不全,但这位负责人向记者保证:“这几名运动员一定没有问题,因为局里的领导前些日子还专门提起过这几个运动员。”
根据这位负责人提供的材料,这几名考生是作为专业队员从黑龙江省引入该省某专业队的。事实上,如果不是专业运动员,普通人几乎不可能达到一级运动员的水平。但在录取他们的湖北某高校的学生报名表上,这几名考生填写的身份却是黑龙江某中学的高中生。
记者也曾就此事向湖北某高校了解情况,但该校有关人士表示,本校的招生工作没有任何问题,并且强调说:“如果考生真有问题,那也是给这几个考生发一级运动员证的体育局有问题。”
“制度”实施五十年后开始监管
国家体育总局已在近日向全国各运动员等级证发放单位下达文件,要求各单位自查自纠。国家体育总局还在网上公布了有权颁发一、二级运动员等级证的所有单位名录,以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
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相关负责人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一些具体措施,包括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对下一级单位的颁证程序进行监督和复查;将所有等级运动员的材料进行网上公示;确定能够作为申报运动员等级证条件的其他行业系统的赛事等。如果有可能,运动员等级证还将仿照高等院校毕业证、学位证那样设立网上真伪查验系统。此外,一些后续的监管计划还在逐步制定之中。
这将是“制度”推行了近50年之后,第一次全面实施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