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视《新闻调查》播出节目《抗旱》,对重庆抗旱作了全面报道。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在接受央视记者访问时表示,GDP远不及人命重要,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
工业限电损失可弥补
GDP远不及人命重要
重庆发布了全国历史上首个特大干旱红色预警后,抗旱应急专向预案启动。重庆电网120万千瓦的最大电力缺口,其用电量相当于45个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最高负荷时的用电。重庆决定对工业企业限电。
记者:8月9日,重庆发布了全国历史上首个特大干旱红色预警,对于整个重庆来说意味着什么?
汪洋:那就是意味着今年的干旱不同于往年。
记者:对于公众来说红色预警可能只是一个信号,但是对于政府来说这个信号代表什么?
汪洋:实际上也是党委和政府告诉大家,我们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来对待这次高温干旱天气,等于是向老百姓做一个承诺。
记者:在重庆用电的限制上首先限的是工业用电,为什么做这个决策?
汪洋:工业是一个强势产业,工业限电以后不影响到人的生活问题,另外它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
记者:但是损失工业(用电)可能会损失重庆这一年的GDP。
汪洋:你说放在你面前一方面是人的性命问题,一方面无非是损失一些GDP和财政收入,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
重庆今年不会有粮荒
农民受灾收入不会减
住在城镇的居民在自来水的保障之下安全渡过了今年的酷暑高温,而对于大部分靠天吃饭的农村村民来说,这场特大干旱带来的缺水挑战,比城区要严酷得多。
记者:对您来说,您最担心的是什么问题?
汪洋:人畜饮水,山林火灾,这是最突出的,因为这都是关乎到人的生命问题。
记者:像水稻减产这么严重,今年会不会有粮荒?
汪洋:这个我想不会,粮食供应问题我们国家有大量储备,我相信国家有三千多亿粮食储备,就不会让重庆人饿着。
记者:可能饿不着,但当地的老百姓今年没有收入了怎么办?
汪洋:打工啊,我们现在组织十万人到外地打工,现在已经走了一万多了吧,十万人到外面打工,到新疆摘棉花,一个月可以挣两千块钱,我们要争取减产不减收。我经常讲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有了人,再有了大牲畜,这就是最主要的生产力,把他们保下来了,没有粮食我们可以种,另外从我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来讲,也必须把保人放在第一位,人和物之间(相比),人是最主要的,一季性的庄稼和多年生的林地(相比),林地是最重要的,它是生态。
为弥补农民损失,重庆市政府将组织10万农民去新疆摘棉花。同时,市政府发文,补贴困难群众,城镇每人25元,农村每人10元。
江河环抱为何还受灾
超六成小水库有病险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在无法回避的天灾面前,重庆人民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面对这场干旱带来的巨大损失,也有人提出疑问,重庆这个被江河环抱的城市,干旱的损失为何会如此巨大呢?
记者:我们一直觉得很奇怪,重庆的附近都是江河,但是重庆人均能够保证的灌溉面积是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是怎么回事?
严永辉(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程师):这是我们历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在这方面投入太少,再加上有些历史原因形成,60%以上小水库病险严重,没有能够得到及时加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发挥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
记者:我们在水利局了解了一下,说在重庆60%以上的小水库实际上要么就是有病,要么就是有险,都是有隐患的。
汪洋:这里面国家是花了钱,大中型水库基本上病险水库问题都解决了,一般省市也是给国家配套,重点也放在大中型水库上,就这个期间,你没有精力也没有资金再去管这个小型水库,所以现在矛盾突出的是小型水库了。
记者:但是这里一出问题损失是很大的。
汪洋:有钱难买后悔药。
严永辉:全市现在大中型水库有55座,但全市没有一座大型水库是用于灌溉饮水的,这种比较薄弱的设施在应对今年这种历史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的情况下还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所以这个也是我们下一步应该重点痛定思痛值得反思(的地方),相信今后我们市里面会想方设法的筹集公用资金,从水利的设施,从保证人畜饮水,保证农业灌溉,加大这方面建设。
高温又起干旱仍肆虐
旱情没完抗旱就不停
时间已经进入8月底,短暂凉爽后高温又起,干旱还在肆虐。重庆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提出,旱情一天不结束,思想一天不放松,抗旱一天不停止,誓夺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
汪洋:曙光将临胜利在望的时候,别出岔子,不然的话对不起我们这些天的努力。
记者:现在是一个最后的冲刺阶段,大家现在都盼着下雨,撑到那个时候就可以了,但是假如不降雨怎么办?
汪洋:我们通常讲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特别像重庆地区,长期在山区生活的人已经大概对困难有了那种坚韧不拔克服它的毅力。据央视《新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