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伊始,云南省各高校陆续开学。记者日前从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和西南林学院等高校了解到,学校都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开通了“绿色通道”,学生可以先入学,后办理贷款、交费等手续,绝不会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在为贫困学子感到欣慰的同时,有一个消息也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据记者了解,在2005学年国家助学贷款计划中,云南省有约6000万元贷款未能按期发放。目前,事件正在积极解决之中。
1万多名贫困生未得到贷款
提起此事,云南省教育厅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的副主任曾继贤说,按计划,2005学年农行云南省分行需发放助学贷款1.6亿元,不过,截至今年6月底,只发放了8380万元;8月中旬,农行又补发了2000万元,其余6000万元目前正在陆续发放之中。
据介绍,云南省高校学生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每年的新生中约有30%来自贫困家庭,约有10%属于特困生。因此,云南省特别重视开展国家助学贷款项目。自2000年以来,共有38所高校签订了银校合作协议,截至今年6月,全省实际发放贷款3.62亿元,受助人数达7.7万人,助学贷款已经成为高校助困帮贫的主要渠道。
经过招标,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成为2004、2005学年云南省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主办银行。2004年12月,分行与云南省35所高校签署了银校合作协议书。然而,两年来,有少数高校与农行的合作不尽如人意。
对此,曾继贤解释道,两年来,一些高校的基本账户一直开在别的商业银行,无法转到农行来,比如西南林学院,开户银行在中国银行,贷款却由农业银行来发放,这些都在客观上制约了银校间的全面合作。
6000万元助学贷款未按期发放,这意味着有1万多名贫困生未得到及时资助。曾继贤对此表示担心,因为未获贷款的学生可能因无力缴纳学费,而影响其正常学习乃至就业。另外,云南省高校学费收入占学校收入的一半多,助学贷款的问题解决不好,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新学年尚无银行接手贷款项目
曾继贤对记者说,今年8月,农行与高校为期两年的合作协议已到期。按计划,协议到期后,在风险补偿率(平均10.45%)不变的情况下,高校可以自主选择合作银行,确定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
记者了解到,8月31日,云南省一些高校已把初步寻找合作银行的意向上报到省教育厅,曾继贤表示,具体情况目前不便透露,不过总体情况不太理想。这意味着,2006学年的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很可能还没有确定接手银行,本学年云南高校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的工作可能推迟。
据了解,目前,云南省教育厅正与财政厅、农业银行等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将成立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领导。
调动放贷积极性尚需更多鼓励政策
专家认为,由于银校合作不力,再加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收入前景不定,毕业生还贷存在预期风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银行的放贷积极性,影响了助学贷款的发放进度。
曾继贤表示,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量大、收益小且存在预期风险,而且承办的都是商业银行,他们注重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高校、政府部门可以在政策上对银行进行适当倾斜。比如,可采取“以丰补歉”的方法,通过校方在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开设基本账户,如果在助学贷款方面出现拖欠、亏损,可以在存款等其他业务上得到弥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付出和收益不对称的问题,降低银行的风险。
此外,有关部门也应加快探索出台贷款风险与损失补偿措施,为进一步拓展助学贷款业务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扶持,吸引银行接手国家助学贷款。比如,鼓励高校新增金融业务优先转向承担国家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省级财政高等教育方面的金融资源也可尽量向承办银行倾斜等。
陕西出台规定督促大学生还贷
违约超一年将被“公示”
针对少数大学生违约影响到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情况,陕西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加强贷款学生诚信教育,对违约超过一年的学生将在相关的新闻媒体和陕西省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网站上公布其姓名及相关信息。
陕西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已有43所高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累计8.5万名贫困生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5.9亿元。特别是2004年6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来,全省高校共有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3.1亿余元国家助学贷款。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推进,贷款风险问题也逐渐显现。据调查,按照金融部门现行的不良贷款考核标准,陕西国家助学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约为18%,相对2003年和2004年呈增长趋势,已直接影响到贷款的继续发放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
据悉,陕西各高校将成立学生违约催还小组,对进入还款期的违约毕业生,协助银行逐一查找、催还,把贷款违约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