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英语四六级考试辅导丛书的学生很多,可供他们选择的此类书籍的品种也相当丰富。晚报记者张翼飞/图
核心提示:9月1日,是公布今年四六级考试成绩的日子,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一个名为《一位清华老教授的呼吁:英语成考试工具应把四六级考试停掉》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异常火爆。发出呼吁的是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孙复初,他今年已经72岁了,从事外语教育工作30余年,教过的学生超过了万人。有着这样一位经历的教授,为什么要呼吁停掉四六级英语考试?停掉四六级考试后学生如何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应试教育,呼吁了这么多年,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掉,那么改变应试教育的最大障碍究竟是什么?8月30日,孙复初教授接受了《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的专访。
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郑州晚报:能不能给读者介绍一下您和英语教学的渊源?
孙复初:我在清华大学读的并不是英语系,而是土木工程,但由于工作需要被调到外语系工作,后来还担任过英语系副主任的职务。因为每届带的班级班额都比较大,在这30年中,教过的学生已经超过了万人。在此期间我还编过多本英语词典,应该说和英语还是很有“缘分”的。
郑州晚报:不是英语系毕业的学生却做了30年的英语教师,您的英语是如何学的?
孙复初:语言学习的规律都是相同的,我是在上世纪40年代进入中学读书的,当时的中学英文老师教学方法和现在有很大不同。在中学里,学生们读的是英文原著,老师还要求我们每天朗读课文,一些好的文章还要背下来。在课堂上,学生还被要求用英文回答问题,在课后,学生还要用英文记日记和写作文。在数理课上,还要用英文做习题、写实验报告。
郑州晚报:学生这样学英文的效果怎么样?
孙复初:当时学生对英语学习非常有兴趣,而且负担也不重,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那时候我们可没有复读机、电子词典、随身听等现代工具,甚至连半导体收音机都没有,美国电影也没有看过几场,但那时候的学生的英文能力却要比现在的学生强得多。一般学生都可以读英文报纸、读英文原著、用英文交谈、用英文写信和记日记。考大学也不像现在,英文考试只要求回答几个问题,然后写一篇作文。到大学后,学校基本上是不开英文课的,只为一些英文较差的同学办一些培训班。但大学的许多教材都用的是英文原版。
标准化考试弊端20年前开始显露
郑州晚报: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标准化考试的?
孙复初:其实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时,还不存在这个问题,由于那一阵儿,刚刚恢复高考,学生都很努力,当时也没有实现标准化考试,所以从我感觉上来说,那几届的学生英文水平是比较好的。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变化。
郑州晚报:为什么是在那个时期发生变化?
孙复初:这就和标准化考试的引进扯上了关系。真正动用行政的手段在全国推广这种考试是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成立之后,1987年国家又开始实行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标准化考试,当时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胡明教授就提出了批评,认为标准化、机械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语文考试指导下的课堂讲解和课外作业,只能窒息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天赋才能,严重摧残他们的创造力。学生找不到自己的话语结构,忘记了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渐渐磨就成一种虚伪应付的策略,一套应付测试包括作文立意的假话。
郑州晚报:您感受到的学生变化又有哪些?
孙复初:首先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再专心听科技英语、英美文学欣赏、商贸英语等课程,而是做各种应试的模拟题。在教室和图书馆中,各种试题集和应试大全之类的书籍,在学生中逐渐占据了主流。另外是在校园内的书店里,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英美文学选读、英文原著等书籍,逐渐被各色英语考试辅导书挤下了书架。其他系其他专业的老师也找上门来“告状”,质问我们,为什么在课堂上总是有学生做英语习题。
郑州晚报:您在最初接触到标准化考试时,对于这种考试怎么看?
孙复初:原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考试方法,刚开始时感到很新鲜,但不久后,就发现不对劲了,觉得标准化考试对掌握语言的基本应用能力没有帮助。
四六级考试是一杆“假秤”
郑州晚报:您曾经在一些场合说过四六级考试是一杆“假秤”,为什么这样说?
孙复初:因为标准化考试出的成绩和实际的英语水平并不成正比,标准化考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反而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标准化考试和语言学习完全成了两条道上跑的车。
考试是一种计量手段,也好比是尺子和秤,排在第一位的是计量的准确性,否则就失去其公信力。如果把四六级标准化考试这种“尺子和秤”拿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质检总局去检验,我看只能宣布其为不合格的“假秤”。
郑州晚报:您的依据是什么?
孙复初:我给你举两个真实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有位外交官的孩子在美国待了很多年,回国后在大二插班,但这位长期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做了一张标准化英语试卷后,竟然没有及格。另外一个例子出自于北京的一家期刊,说有7位外教参加了2005年度的高考英语考试,成绩出来后,满分150分的考卷几个人平均分只有71分。另外一个方面,一些用标准化考试考了高分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却很差。
郑州晚报:有没有这方面的例子?
孙复初:英语成绩好而英语应用能力差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在我教过的学生中,150分的标准化考试试卷,能考130分的学生有的是,甚至有的可以考到140分,但他们并没有相应的英语能力。有一年,我在一批高考英语拿了高分的学生中作了次测试,在美国大学一年级物理教材《测量》一章中选了10个句子,让学生翻译,结果全班平均成绩不及格,无一人完全翻译准确。而这篇文章,科学理论并不深奥,也没有生僻的字词,如果翻译成中文,内容只相当于国内中学物理教材难度。
数学大师林家翘从国外回到清华后发现,他与所带的博士后和研究生在语言交流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学生和他交流,先要用中文写下来,然后翻译成英文。他要和学生交流,也要先用英文写好,再翻译成中文。
英语“挤”汉语错在应试教育
郑州晚报:现在还有人质疑说,中国的学生不但没有把英语学好,而且还挤占了学习中文的时间,导致了中文水平的下降?
孙复初:对这个观点我不太赞同。现在国内形成了全面学英语的局面,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10多年时间中,在英语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大,但这不能简单地说是英语挤占了汉语空间,英语和汉语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造成在英语上投入精力过大、时间最多,但效果却不理想,主要是和我们的应试教育及标准化考试有关。
郑州晚报:也就是说标准化考试把学生学习的方向给指偏了?
孙复初:是的,在这种标准化考试的指引下,英语成了考试的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过关或取得高分,而不是为了吸收和学习新技术、新思想和国外的文化。按照我的观点,目前并不是英语挤占了汉语空间,而是英语教育和汉语教育都成了应试教育及标准化考试的受害者。
停掉四六级最大障碍是考试产业化
郑州晚报:最近一段时间,在许多网络论坛里都看到有你呼吁停掉四六级考试的帖子,并且都非常火爆。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公开提出这一建议的?
孙复初:上个世纪90年代包括我在内,北京各大学就有一批英语教师开始呼吁。那几年,我几乎每年都会对学生作一次问卷调查。在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明确地讲,四六级考试培养出的就是学生的考试能力,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我把上千名学生的意见还装订起来,交到了清华大学教务处。教务处把这些问题以简报的形式反映到了教务长和校长处。经过了解,各系老师对四六级的意见也非常大。最后,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综合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讨论,一致同意清华大学的四六级考试不再计入学生成绩,并从1996年起,用清华英语水平I级、水平II级考试代替了四六级考试。当时一位主管副校长还打电话嘱咐我说,以后外语系干部到校外参加会议,一定要亮明清华大学不同意四六级考试的态度。和清华大学一样,从1996年开始,其他7所高校也尝试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和四六级脱钩。
郑州晚报:在您和一些教师、学生的反对声中,国家教育部虽然没有取消四六级考试,但在近几年也作了一些改革,您如何看这些改革?
孙复初:据我所知,在这些年,四六级考试在局部上的确作了一些修改,比如偏题怪题没以前多了,作文也开始比较结合实际了,但本质上没有变化。
郑州晚报:如果按照您的设想,英语教育的路子应该怎么走?
孙复初:不仅仅是英语,所有科目都应该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我认为应该制定素质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然后把评估结果与分配给各校的招生名额挂钩,这样,指挥棒就换了一面大旗,从应试教育改成素质教育,让全国上下盯着这面大旗运行,以此解开高考这个难解的“结”。
郑州晚报:您认为现在解开这个“结”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孙复初:权力加利益是应试教育弊端的根源。应试教育和标准化考试已在我国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由考试、辅导书籍、培训班等组成的产业链条,而且产生的效益非常可观。2005年9月,国家审计署指出,2003年至2004年,教育部一些所属单位未经批准自行收费1.54亿元,其中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向各地主考单位归集英语四六级考试费1.4亿元。如果要取消标准化考试和应试教育,必须要打破这一考试产业链条,但这些既得利益者又拥有着一定的决策权,让他们主动放弃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