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红军标语中叙说故事 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军民团结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

【专题】而今迈步从头越——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

www.zjol.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6:08:2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长征路上写在墙壁上、木板上的那些红军标语,虽经岁月的冲刷已有些斑驳、褪色,但我们仍能从中读到那段光耀千秋的历史,感受到红军宣传工作的魅力

    

    标语内容:武装起来行动起来要打倒土豪分田地。

     在贵州省铜仁地区沿河县大龙桥田家祠堂的旧墙壁上,至今还斑驳可见两条红军标语:“打倒土豪分田地,穷人不还富人钱”、“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落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政治部制”。

     村里88岁的老人田才发回忆道,当年,红军初来的时候,寨子里的村民都正忙着栽秧。全寨子要数冉大嫂家最穷,她家佃地主家几丘田,但由于家里太穷,连秧苗都没有。男的实在没有办法,就出去“打饥荒”,一去两天没有回来。冉大嫂一个人在家里,拖起几个细娃嫩崽,又忙又没有吃的,娃崽饿得直叫。她在家里坐不住,到门口一站,又看到别家忙着栽秧,心里急得火烧火燎的。

     正在这时,只听田坝里有人在喊:“牛吃秧子了!牛吃秧子了!”一个传一个,顷刻间,那些栽秧的村民都吓得爬上田坎,提脚便跑。原来,“牛吃秧子了”在当时是句隐话,意思是说:国民党的“烂兵”来了!那阵子,村民们都被国民党的部队整怕了,就称他们为“烂兵”。一提起他们,哪个不慌?

     冉大嫂听说国民党的“烂兵”来了,也吃了一惊,抬眼一看,只见从沙子场那边果然来了队伍。那些栽秧的村民躲的躲,藏的藏,冉大嫂一个妇人家,细娃嫩崽一大帮,怎么拖得出去?没走出几步,心一横就干脆不走了。穷人家有哪样?命都不值钱,于是就拖起娃崽回了家。

     红军进了寨子,见到冉大嫂带着孩子在家,就对她说:“大嫂,你不要怕,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侵犯老百姓。”并给她讲些道理。冉大嫂听红军讲话轻言细语,待人和和气气的,便放了心。红军看她不怕了,又问她:“那些人为哪样要跑?”冉大嫂说:“怕‘烂兵’来整人害人呀。”红军知道发生了误会,怎么办呢?庄稼人,地里的庄稼活不能耽搁呀。

     红军一面向山上喊话,一面顾不得劳累,把队伍开到田家祠堂前的坝子里,只留下烧火煮饭的炊事员和站岗放哨的战士,其余的便把枪一架,背包一放,鞋子一脱,下田栽秧去了。红军不愧是穷人的军队,秧子栽得像墨线弹的一样直,又快又好。这是什么队伍呢?躲在坡上的村民都伸出头来看,越看越不明白,谁也不知道来的是什么队伍,天下还有这样好的兵?几个胆子大点的就从坡上走了回来。他们你问我,我问你,互相谈论着发生在眼前的一切。看见有两个兵正在田家祠堂的墙上写标语,问识字的才知道,标语上写的是:“打倒土豪分田地,穷人不还富人钱。”“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大家觉得这话说到自己的心坎上了。

     “现在,老百姓都称这一坝田叫‘红军田’”,田才发老人说。顺着老人所指方向,从一坝青悠悠的秧子间,我们看到了红军与穷苦百姓间的这种鱼水情深…… (周兴 秦礼军)

    拥红标语:军民团结如一人     

     在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委员会旧址,陈列着一幅“奇特”的拥红标语。它的作者不是红军,而是当地民间组织;宣传对象既针对红军、又针对当地民众;它既是红军向当地民众宣传抗日、宣传革命的宣传书,又是当地民众向红军请求打土豪、做后援的请愿书。这幅发黄的标语再现了当年红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革命历程。红军同志、本县民众们:我们大定是贵州最穷极最偏僻的地方,历年受白军种种苛杂贪污土劣压迫,痛苦弄到饥饿交加农村破产,十室九空,真是呼天没路入地无门了。最近,除解水深火热劳苦功高的红军到临,我们农工全体民众得见天日的机会到了。一桩最满人愿的就是地方土豪已蒙红军打倒,我们农工由此就得解放分田地,不再受土豪鱼肉了。不过,我们农工有最恳切的呼声——是将我们健全组织起来,做救国抗日反蒋工作,为红军后援一致团结起来。末了,我们就有几个口号:

     一、由本会通知逃散回乡民众,请红军特别保护。

     二、本县真正土豪请红军查实后速打倒。

     三、非真正土豪请红军查实保护。

     四、本县交通商务请红军指导本会以便筹备善后。

     五、共产党红军万岁!

     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谨啟

     二十五、二十五

     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在贺龙、萧克、任弼时、关向应、王震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到黔西北创建“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全军于2月2日渡过清镇与黔西交界的鸭池河,2月3日红二军团攻占了黔西县城。红五师于2月5日从黔西县城出发,6日上午进入大定县城(今大方县)。2月7日,军团领导任弼时、关向应、王震、夏曦、甘泗淇等同志相继到达大定县城。2月8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委员会”在大定县城内正式成立,贺龙任主席。红二军团政委任弼时在大会上讲了话,陈希云在会上向参加会议的广大群众宣讲了共产党和红军的革命宗旨及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任务,在群众大会上,还成立了“大定拥红委员会”。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红军建立了指挥部,具体领导“拥红委员会”的工作。根据当时形势需要,红军指挥部组织了十几个武装工作队,分赴全县城各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迅速开展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活动。建立了直属、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支游击队。扩红运动是红二、六军团在黔、大、毕得到扩充发展的一项成效显著的工作。大定境内的扩红运动,拥红委员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成了父送子、妻送夫、父子、夫妻、弟兄共同参加红军的热烈场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参加红军达二千多人,红五师在大定扩红后新编成了一个团。

     “大定拥红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党、我军广泛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它的意义和作用,被这幅“拥红标语”深深镌刻在史册中。 (谢中林 张文科)

    永新标语:红军打仗显军威

    

     “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真好真好!快畅快畅!红军第四军宣传科。”这是当年红四军宣传队写在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一幢民宅的青砖墙上的一条标语,标语反映了红军将士挫败敌人“会剿”,取得龙源口大捷重大胜利的喜悦心情,激励了根据地军民的斗志。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与湘南起义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

     胜利会师,并成立了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同年5月中旬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立足尚未稳,江西国民党军27师师长杨如轩奉命发兵“进剿”井冈山,红四军攻防结合,分兵对付,两次打退了杨如轩的“进剿”。1928年6月中旬,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联合会剿”,湖南国民党第八军吴尚部,由茶陵、酃县向宁冈推进,江西省国民党杨池生第9师、杨如轩第27师共5个团,由吉安向永新进攻。为了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联合会剿”,毛泽东、朱德等决定对力量较强的湘军取守势,对力量较弱的赣军取攻势,采取声东击西,佯攻酃县、牵制敌人、迷惑赣军之计。命令红军主力退出永新集结宁冈,只留下少量红军会同永新地方武装,在永新城郊骚扰。32团、特务营,31团特务营守山。

     当时,主力红军兵分两路,毛泽东率31团从龙市出发经睦村到沔渡,朱德率28团和29团经十都、水口到酃县,佯攻酃县、击溃吴尚部一个团,占领了酃县。在沔渡又歼灭敌一个营。红军返回大陇稍事休整,准备攻打赣军的“会剿”之敌。赣军闻红军占领酃县县城,以为红军远出湖南,根据地必然空虚,赣敌随即由永新向根据地宁冈进犯。6月22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宁冈新城召开了红四军连以上干部军事会议,会议做出了战斗部署:决定31团1营和29团迎击新七溪岭进攻之敌;红28团迎击老七溪岭进攻之敌;袁文才率领红32团一部及赤卫队员埋伏在老七溪岭右则的武功潭一带,捣毁白口村杨如轩的前线指挥部并协同红军作战;毛泽东率31团3营前往永新龙田、路江一带监视湘敌行动。朱德、陈毅为前线总指挥。6月23日,战斗打响了,从凌晨一直激战到下午4时。朱德亲自率领红军将士,经过激烈的战斗,歼灭赣敌两个团,击溃3个团,缴枪近2000支,俘虏敌军官兵数百人。红军胜利地粉碎了湘赣国民党军第一次“联合会剿”。

     此次胜利,激励了根据地人民踊跃参战当红军,红军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当年“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的红色标语保留至今。(夏为民 曾飞)

    阿依标语:体现红军战略意图

    

     在贵州省兴义市威舍镇的布依村寨——阿依,有一条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脚踩滇军,拖死中央军。”这条写在村子农民家木裙板上的红军标语机智诙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中央红军的战略意图。

     “脚踩滇军”是具有黔西南特色的话语。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于1935年3月31日,主力又重新渡过乌江,然后分兵两路,一部分向东,做出东进湖南的样子,大部队则向贵阳方向长驱直进。此时的蒋介石还以为红军被围困在川南地区,3月24日,他亲自飞抵贵阳“督师”,妄图将红军“一举全歼”,但红军突然出现在乌江南岸,迫使蒋介石一面调集中央军和湘军在东线设防,一面急令滇军速来贵阳“保驾”。

     滇军孙渡奉命后率部星夜兼程,以强行军的态势把平时要七天才能走完的路程硬是在三天走完了。滇军主力被抽调一空,正好帮助毛泽东实现了调出滇军、奔袭云南的战略部署。随即红军秦凤年团在贵阳的佯攻取得了应有的效果,大量国民党军队被吸引到了贵阳,红军主力部队则在贵阳附近虚晃一枪后向西挺进,连克惠水、长顺、紫云等城,然后渡过北盘江,一口气占领黔西南兴仁、兴义。即将挺进云南的红一方面军在贵州停留的最后一站阿依也才会写下“脚踩滇军”这条气势如虹的标语。

     “拖死中央军”中为什么不用“杀死”、“消灭”等更加斩钉截铁的词汇?所谓中央军,也就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红军的战略转移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自身却损失近5万人,而且这时国民党已判断出中央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便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进军。12月,红军攻克贵州东部黎平,强渡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随后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红军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之后,中央红军转战云、贵、川“鸡鸣三省”的边界地区,四渡赤水、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让蒋介石的中央军晕头转向摸不清红军的真正意图,总是跟在红军队伍的后面慢半拍。而红军此时也在不断运动变化中寻求机会歼灭已经被拖得狼狈不堪的敌人。当然,由于当时双方军队在人数、装备和后勤补给上存在很大差距,红军也无力同国民党的中央军进行正面交锋,正是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红军的标语才会写成是“拖死中央军”。

     在阿依村寨中还有“红军绝对不拉伕”、“反对白军官长打士兵”、“反对白军拉伕”等数十条保存较为完好的标语。如今,70年过去了,已经斑驳的阿依红军标语放射出的历史光芒并未褪色,它让我们记住了那段惨烈的斗争史,同时也记录下了当年红军将士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光辉历程和斗争艺术。 (李华忠 李奇松)

  魁阁标语:见证红军铁纪律

    贵州省盘县因红军召开“盘县会议”而著名。

     1936年3月30日晚,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盘县“九间楼”召开了军委分会会议,会议审时度势,确立了二、六军团放弃在盘县一带建立滇黔边革命根据地的计划,立即执行红军总部的指示,抢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的决定。这次会议对三大主力会师西北结为一体,对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史称“盘县会议”。

     鹅毛寨魁阁亦称魁星阁,距盘县县城100余公里,据阁内石碑记载,该魁阁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月二十七日正式落成,修建时间历时近4年。“魁”是为首的意思,北斗七星中离斗柄最远的一颗星叫魁星。我国神话传说中说,魁星就是主宰文章的神,鹅毛寨魁阁就是当地百姓为繁荣一方文化、展示一方文明而建造。该魁阁至今虽已经百年,但因其建筑风格堪称一绝,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乡民们的保护,至今仍保存完好。

     193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等领导人的率领下,从贵州省普安县旧营过楼下河,到达盘县境内的三官营、祭山树、普田、上保田等地。当夜,三军团宿营在鹅毛寨,由于红军进驻时天色已暗,村民们一时分不清来的是什么队伍,争相逃避,不敢接近,寨中几百户人家,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提心吊胆地从门缝中往外看,想弄个明白。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听说有队伍过来,还点燃香火祈求神灵保佑。然而,整整一个晚上,这支队伍没有任何一名士兵走进民房,而是在“魁阁”的周围席地而睡,天刚发白,寨上有人看到了身着灰色军装,帽上缀有红五星的大队人马渐渐消失在村头的弯道上。

     当村民得知这支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队伍对村子秋毫无犯时,纷纷返回想亲眼目睹这支队伍的真面目,然而红军队伍早已远离村庄。虽然大多数村民没见到红军的身影,但“魁阁”左侧的围墙上留下的朱红色标语:“红军优待白军俘虏!”字迹清晰可见。该标语自右至左,横书,字迹工整。70年来,人民群众把这幅标语视为天上的“魁星”一样神圣,一直奉为寨子里的珍宝,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着这条标语。如今,这条标语仍然清晰可辨,人们讲起这幅标语就不由想起红军露宿魁阁的身影,人民军队有着铁的纪律的光荣传统通过这条标语也再次被证明。(李奇松 王明达)

  书院标语:官兵一致同甘苦

    

     “红军中官兵夫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起居不同。”这是朱德同志当年写在井冈山龙市红军军官教导队旧址——龙江书院石门上的一副对联。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国民党进剿红军,在对根据地进行疯狂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对根据地实行残酷的经济封锁。在当时红军内部,“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正是这种官兵一致同甘苦,使红军在任何艰难困苦条件下都能保持高度的团结。

     1928年秋,朱德在龙江书院召开的一次红军干部大会上说,我们红军之所以能够克服困难,一是党的领导作用,二是军队内实行了民主制度。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制度,“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仍能维持不散,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了繁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全军上下,官兵一致,认识到战胜困难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当家作主的主人,这是红军与白军的重要区别之一。

     红军当时利用墙上标语向人们宣传这些政策。有一个叫曹福海的白军士兵,曾两次被红军俘虏,红军根据他自己的意愿把他释放回家,但又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兵。第三次与红军在龙源口战斗交战中,他带领一个排的兵来投诚。可见当时红军标语的宣传力量。

     1986年笔者在福建服役时,与毛泽东称为“三个第一”的(即: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山第一、渡过长江第一)贺敏学老人聊起井冈山革命历史时,他说:“红四军与第五军会师以后,给养十分困难,毛委员、朱军长与红军战士一样同穿粗布衣,同吃红米饭南瓜汤。”1929年初,朱老总与伙夫班的同志一起过春节时,伙夫班弄来了一种野菜,当地人称为旗麻菜,吃起来苦得很,实在是很难吃。当朱老总询问投诚过来的曹福海味道咋样时,曹福海说:“这种野菜是很苦,实在是难吃,按照毛委员的话说可是有丰富的政治营养呀,吃了它,我们干革命就不怕苦了。”随后,他又说,在湘军当上校团长,月薪400块大洋,要坐轿可坐轿,要骑马有马骑,可谓“高官厚禄”;他谈了红军是真正为劳苦民众找出路的切身认识,谈了红军与白军的不同,谈了自己投诚当红军的感想。朱老总听了他的想法后笑呵呵地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才是我们干革命的任务和目的。”说罢,朱老总兴致勃勃地在龙江书院一个石门上写下了一副对联:“红军中官兵夫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起居不同。”这副对联在根据地广为流传,并保存至今。 (曾飞 夏为民)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李奇松 王明达 编辑: 何始玉
·你了解各路红军的长征吗?红一 二 四 二十五军   2006-09-05
·老红军陈诗林一段难忘经历 为周副主席冒死取药   2006-09-05
·漫漫长征路上 伟人毛泽东四次感触至深落泪   2006-09-04
·毛泽东长征路上四次落泪   2006-09-04
·《人民日报》评论:今天,我们怎样重走长征路   2006-09-02
返回国内新闻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