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李斌、陈菲)不想、不敢、不会、不能……针对民营科技企业相当程度上存在的“创新恐惧症”,全国政协委员辜胜阻代表全国工商联开出了“五味药方”。
“不创新慢慢死,一旦创新就快速死”。今年3月以来,全国工商联和国家有关部门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到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等地进行调研。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民营中小企业虽然为我国自主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普遍对创新存在恐惧心理。
6日举行的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辜胜阻列出了“创新恐惧症”的四大症状:
——动力不足,不想创新。辜胜阻说,由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其次企业既定生存发展模式选择也制约了创新的内在动力形成。此外,市场不完善使自主创新存在较高机会成本,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风险太大,不敢创新。辜胜阻说,由于发展高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有时甚至“成三败七,九死一生”,一旦创新失败,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因此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
——能力有限,不会创新。“由于我国90%以上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治理结构对外来人才有排他性,再加上社会对民企的偏见,以及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少的教育培训计划等障碍,民企普遍感到严重缺乏创新人才,即使有了人才也会面临流失。”辜胜阻坦言。
——融资太难,不能创新。根据调研结果,民企很少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经费,从银行获取贷款也相当困难。另外,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机会很小。
针对“创新恐惧症”的四大症状,辜胜阻从财政税收、风险分担、合作机制、金融体制、区域规划等方面对症下药,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开出了“药方”:
——通过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解决企业不想创新的问题。“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自创立起至2005年底,共完成创新基金项目验收3295项。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一年只有10亿元左右,这无疑是杯水车薪。”辜胜阻说,国家应加大财政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强度。同时要研究现行税制不利于技术创新的问题,对企业研发进行更有效的税收优惠。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对中小企业创新予以扶持。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氛围,让企业敢于创新。
辜胜阻建议探索建立国家级创风险投资母基金。此外,切实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使创新者的利益不受侵害。鼓励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组建行业协会或联合组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完善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技术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开放创新,让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互惠共生的环境中提高创新能力。
——重构为创新服务的金融体制,推进中小企业板向创新板市场过渡,从根本上改变高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
“如何在金融制度安排上鼓励技术创新,建立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是十分关键的。”辜胜阻说,应尽快开设创业板,解决高技术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此外,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让无形资产也能用财产抵押。
——实施国家区域创新战略,选择几个产业集群基础好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小环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