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新华社记者刘铮、顾瑞珍、崔清新)“目前考核国有企业的指标重点,一是利润总额,二是净资产回报率,而对科技创新及投入没有硬指标,因此企业对科技投入势必大大削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张立贵,5日在全国政协“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协商会上,表达了国企老总在自主创新领域的真实想法。
按照现行国企考核办法,企业利润总额、净资产回报率必须比上年度增长一定比例,特别是净资产回报率,每增加0.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就需要增加很大一块。
“既要想办法完成考核指标,又要使职工的既得利益不受影响,只好千方百计地完成增加值。自主创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张立贵说。
国有企业考核体系不利于调动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是普遍现象。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秘书长曹鸿鸣说,考核主要看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没有考虑到科技投入与长期发展;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自己任期内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意味着风险增加、利润减少,效益可能是下一任的业绩,这些都影响了对创新的积极性。
另外,技术研发投入有一定的周期和风险,有失败的可能,也有若干年见不到成果的可能。
“企业负责人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考虑。要考虑离任审计能否过关?是否有人会说你投资决策失误?由于有这些想法,所以也不太敢投入研发。”作为“过来人”,张立贵表达了国企负责人的普遍担心。
张立贵建议,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考核办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使其自身产生增加科技投入的动力,让企业尝到创新的甜头,使企业感觉到科技创新是企业的内在需求。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曹鸿鸣也建议,通过改革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真正建立起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国有企业的干部考核体系,促使企业经营者能够从企业长远发展出发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克服短期行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要发挥业绩考核对自主创新的重要导向作用。”针对国企研发动力不足的问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协商会上现场回应。他透露,国资委准备在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设立“自主创新特别奖”,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和业绩考核加分挂钩;另外正在考虑,将来一些重大自主创新的研究投入,能不能视同国企的考核业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