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那么,为什么在化隆会有如此猖獗的制枪贩枪的犯罪活动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原本应该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成为制贩枪支的主角呢?
解说:探究化隆制枪贩枪的原因,是我们此次青海之行的一个重要任务。到底是什么原因要制贩枪支,我们得到的回答是惊人的一致。
记者:你知不知道造枪是犯法?
韩乙沙盖(犯罪嫌疑人):我是文盲我不懂法律。
山吉仁(犯罪嫌疑人):我作为农民出身的一个文盲,我不懂法律,当时啥也没想。
记者:这个枪在你印象中是个什么东西?
马真(犯罪嫌疑人):玩具呗。
记者:这个枪如果卖出去以后会有什么后果啊?
马尕西木(犯罪嫌疑人):换钱过日子呗,我俩家里特别困难,化肥买不上,(韩乙沙盖)说造个枪,买点化肥呗,确实困难,造枪是为了买化肥,反正是搞点钱呗,其它办法也没有。
山吉仁(犯罪嫌疑人):当时我知道就是赚点钱就行了。
记者:能赚多少钱呢一根枪?
山吉仁(犯罪嫌疑人):一根枪当时赚五百块钱。
记者:像你们做把枪本钱大概需要多少钱?
马尕西木(犯罪嫌疑人):就是个一百多块钱。
记者:一把枪能挣多少钱呢?
韩乙沙盖(犯罪嫌疑人):一把枪能卖一千三百块钱,(我)能分到六百多块钱。
记者:六百多,那这六百多块钱对你来说很重要吗?
韩乙沙盖(犯罪嫌疑人):就是就是。
记者:这个钱花到什么地方了?
韩乙沙盖(犯罪嫌疑人):买了化肥了。
解说:我们在有关部门了解到,化隆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汉、藏、撒拉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山大沟深,靠天吃饭,县穷民不富”是化隆县的基本县情。
为了深入了解大山深处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驱车两个多小时,翻过三座高山,走进了枪患严重的德恒隆乡。德恒隆,藏语的意思是“老虎沟”,这里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壤贫瘠。德一村村主任马生刚领着我们来到村民马乙买家。
记者:真是挺困难,家里几亩地?
马乙买(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民):三亩地。
记者:一年收入下来能剩多少钱?
马乙买(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民):一百四五十左右可能。
记者:房子我看已经好多年了。
马乙买(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民):三十年前。
记者:怎么不翻盖一下?
马乙买(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民):没有经济收入,这个房子盖不好。
解说:马乙买说,因为穷,老婆和他离了婚,留下两个十来岁的孩子随他过日子。
记者:中午饭吃的什么?
马乙买(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民):干馍馍,吃点干馍馍呗。
记者:我看看你吃的什么?
马乙买(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民):吃的东西有,都是国家给的。
记者:都是上面给的。
解说:德一村是德恒隆乡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1200多人,马生刚告诉我们,村里有40%的人家都是像马乙买一样的贫困户。
记者:你们这一带整个气候条件怎么样?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气候条件不太好,今年是灾年,你看今年庄稼不行。
记者:我们这一路走过来看这些山顶上山坡上都种了庄稼。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今年不下雨,下雨有收入,不下雨就没有收入。
记者:靠天吃饭。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靠天吃饭。
记者:年人均收入你这个村有多少?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一年二百三。
解说:我们在公安部门了解到,这个村子有不少人都参与过制贩枪支的犯罪活动。
记者:贩枪的和造枪的比例呢?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百分之十,极少数嘛,十个人当中就一个到两个嘛。
记者:那从放大的角度来看比例也不小,是什么原因这些人。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经济来源没有,经济来源没有了以后,造枪能发展快。
记者:能挣点钱。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对挣一些钱。
王东智(化隆回族自治县副县长):我们这个地方主要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加上我们自然灾害频繁,所以群众的生活非常困难。
何再贵(青海省公安厅厅长):化隆县制贩枪支比较严重的十几个村子大部分都在穷山僻壤,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那么反过来装配一支化隆造,成本只要一百来块钱,卖到人家的手中,少的也有三五百,多的就万儿八千,所以一些掌握制枪工艺的人觉得造枪比种地更划算,所以前几年制枪问题在青海,特别是化隆地区比较突出。
解说:当我们走进大山深处,亲眼目睹了德恒隆的贫穷后,我们对这个枪患严重的乡村有了一些感慨。
记者串场:在这次采访中很多人告诉我,他们之所以干这一行就是因为贫穷,在德恒隆乡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很多村民他们的贫困状况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成为他们造枪贩枪的理由。
解说:为了打击日益猖獗的制贩枪支犯罪活动,2001年4月化隆成立了缉枪大队,这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缉枪大队之一。
赵晓安(化隆回族自治县公安局群科分局局长):1991年开始打击(枪患)的时候涉及到三镇两乡37个行政村,通过这几年的打击到现在(缩小到)一镇两乡,19个行政村。
解说:现在,位于黄河右岸的沙连堡乡、德恒隆乡、群科镇这19个枪患严重的村庄已经纳入警方重点监控范围。
记者:比如说现在公安部门打击力度加大,见了苗头就打,枪患暂时被压下去了,过些日子放松了,又抬起头来了,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韩玉清(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副局长):从法制教育以及打击到防范一体化,当地一些造枪的人和贩枪的人慢慢他们也会意识到这个不是一个长久之道,这也不是致富的手段,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打击力度和防范力度的加大,政府也在积极地做一些努力,枪患问题时间不会太长。
解说:近年来,青海省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打击防范力度的同时,提出了要禁枪,先治贫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整体推进”的扶贫项目,帮助枪患严重的地区改善生存环境。
王东智(化隆回族自治县副县长):根源要堵住,贫困的根源要堵住,投资近七百万元,主要就是用在农业的基础设施,像水啊,水利上的电力上的,还有交通上的,教育上的卫生上的,改变他们的生存生活环境。
记者:主要是针对枪患比较严重的村镇。
王东智(化隆回族自治县副县长):严重的村,我们已经搞了五个村了,下一步我们对十九个(枪患严重的)村全部纳进来,从根子上把贫困要解除,以我们党和政府的这种真诚的关怀去感动他们,让他们去远离枪患。
记者:政府方面对你们这个村有没有什么扶贫项目帮助项目?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今年给了118万项目。
记者:这么说还可以。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嗯可以。
记者:还有呢?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海东(地区)银监局还定向
帮扶了23户(贫困户)。
解说:采访中,村主任热情的邀请我们去看看今年县里给村上安装的自来水,这里由于干旱少雨,人们的生活用水只能来自水窖储水。
记者:这家装满了再去装那一家。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不用人背。
记者:就省了用人背牲口驮了。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不驮了。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员会主任):整体推进项目进行以后现在造枪的已经少了,国家对我们多一些投资,枪以后就不做了。
何再贵(青海省公安厅厅长):枪患不除,省无宁日,民无宁日,不除枪患,绝不罢休。
记者:大家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够真正遏制,因为现在化隆造已经不是青海的问题,而是全国的问题。
王东智(化隆回族自治县副县长):所以省里和地区给我们确定了三年的治理目标,也就是说2005年有效控制枪患的高发势态,2006年基本控制全面整治,2007年摘除枪患严重的帽子。
记者:这个任务挺艰巨。
王东智(化隆回族自治县副县长):非常艰巨的,我们的压力也非常大,但是我们县委县政府有决心有信心把省里给我们确定的这个目标能够完成。
总制片人:梁建增关海鹰
制片人:张洁
编导:谭芸
摄像:王忠新李季
录音:呼和
非线编辑:刘涛
助编:余雅薇杨静薇
解说:姚宇军
责编:郑刚宋薇
合成:吕钢
策划主管:赵华
执行制片人:胡劲草
播出主管:孙金岭郑曼茜
监制:梁晓涛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被采访人:
宋津生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王力 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运河分局副局长
马永明青海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刑事技术科科长
赵晓安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分局局长
何再贵青海省公安厅厅长
王东智化隆回族自治县副县长
张红伟青海省公安厅刑警总队
李兵 河南省焦作市公安局
韩玉清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局长
王亚琪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刑警大队队长
尚国强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
马生刚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委会主任
马乙买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德一村村民
李波海
韩乙沙盖犯罪嫌疑人
马尕西木犯罪嫌疑人
马真 犯罪嫌疑人
山吉仁犯罪嫌疑人
吴进云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