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与芬兰总理万哈宁、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见记者。中新社发 孙宇挺 摄
中新网9月14日电法国《欧洲时报》14日刊发评论员文章称,日前,中欧峰会落幕。由于本次峰会并无在诸如“解除对华武禁”、“市场经济地位”等敏感问题上的成果预期,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温家宝出席的这次峰会,姿态性大于实质性。但出席中欧峰会的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女士对媒体表示,这次峰会开得“非常成功”,宣布启动新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使欧中关系的发展取得了“真正的突破”。外界在解读这一“突破”的内容时一致认为,新协议的关键词是“贸易与政治脱钩”。这一协议将在本月内签署。
文章指出,近年来,欧中关系一路看好,双方都在为深化已经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动脑筋。这一协议的签署,既是峰会的直接成果,也是双方在新形势下解决问题的新框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它为保证欧中战略伙伴关系在各个层面取得双赢,提供了某种磨合的润滑剂。堪称双方在务实交往,搁置争论,面向未来等原则上的趋于一致的表现。
无庸讳言,“不使贸易问题政治化”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诉求。也就是说,中方希望,中欧在经贸交往中宜就事论事,不宜拉扯政治因素,使问题复杂化,从而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有人认为,这一新协议的签署,是欧盟对中国这一长期诉求的让步。这样看,只看到问题的表层。而这一变化的真正意义,在于双方都对对方有了更客观、深刻的理解。是理解促成了这一变化。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
从中国方面说,即使中国视“武禁”为“政治歧视”,不可接受,但并不影响对欧贸易。温家宝从未说过不解禁就不与欧洲做买卖。因种种原因,不能马上解禁,也不影响贸易额一路飙升。这就是“分开论”的实际操作。
从欧洲方面说,过去欧洲朝野对“中国威胁论”可能疑虑很多;今天,在听到温家宝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和贡献,而不是挑战,更不是威胁”时,疑虑可能要少得多。否则就不能解释欧洲各国首脑走马灯似的将大批企业家带到中国去的做法。
作者认为,惟其如此,双方要保持并升华所谓“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除了承认差别,求同存异,搁置争论,就事论事,实现双赢,别无他途。
日前,欧盟驻华大使以“晴空少云”来形容当前的欧中关系,说明双方关系正走向成熟阶段。无论如何,双方务实交往,面向未来,变文明冲突为文明对话的新方式,即使面对多云天气,也可阻止风雨来临,并逐步走向“万里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