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一辆安装了激光模拟对抗系统的坦克被击中后燃起警示烟雾。当日,历时10天的解放军首次远程机动作战演练在位于内蒙古草原深处的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顺利结束。 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14日电(记者张宝印、李宣良)14日8时20分,解放军首次远程机动作战演练的压轴戏——机械化步兵旅反击战斗在北京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正式打响。
千里跃进鏖战急。一路上遭受“蓝军”各种袭扰,遭遇恶劣自然条件严峻挑战的“红军”,能为解放军训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练划上圆满句号吗?
“‘逼败’,就是把自己逼到极限”
旅长王新比任何人更渴望一场胜利的来临。
这位49岁的解放军大校,在副师级的位置上已经干了6年。“这,也许是我作为旅长指挥的最后一场战斗了。”他说。
求胜心切的他,在动员部队时使用了一个自己发明的词语——“逼败”。
“‘逼败’,就是把自己逼到极限,逼迫自己发挥出最大潜能,逼迫自己从失败的边缘获取胜利。”脸色白皙的王新,看上去像一个谋略家。
夕阳西沉。隐藏在青纱帐中的大军,静静地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王新却无心欣赏美景。一天来,“红军”行进中遭遇的种种情况,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部队是6日凌晨从辽东驻地出发的。这支机械化步兵旅齐装满员,3000多名官兵、数百台套装备,通过公路和铁路向着千里之外的预定地域进发。
连续行军将近10个小时,部队正准备休整,导演部突然发来通报:“蓝军”侦察卫星将在4分钟后过顶。
王新立即下令:停止前进,呈隐蔽队形散开,拉上防护网,保持无线电静默……15分钟后,“蓝军”侦察卫星空手而返。
半个小时后,部队又遭遇了“蓝军”的强大电磁干扰。“红军”抗干扰预案立即启动。10分钟后,干扰无效的“蓝军”悻悻而归。
王新的目光从宿营地周围扫过,突然停在了一条隐秘小道上——这里居然没有哨兵把守!他决定出着险棋,借“蓝军”之手,把部队逼到极限。
果不其然,化装后的“蓝军”特种侦察分队通过这条小道成功潜入“红军”营地,并一举端掉前沿指挥所,擒获了“红军”一名指挥员。
然而,战士们却读懂了旅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的斗志更高了。
“演练,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
草原上空风云突变。一场罕见的秋雪突然降临,气温降至零下3摄氏度。
行军3天来,一直表情严肃的导演部总导演杨宝有大校,脸上却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一路上,杨宝有和其他50多位来自解放军陆军院校的专家一起,给“红军”部队设置了多种情况:远程机动、陌生地域作战、强电磁条件下对抗……
“演练,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杨宝有说,他和同事们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对演练进行缜密设计,“平时训练严一分,战时胜算增一成。未来战争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我们都要让部队体验到。”
这是记者在采访多次重大演练中见过的最为“神秘”的导演部。
不仅许多官兵不知道导演部设在哪里,“导演”们长得什么模样,就连参演部队的上级机关和观摩演练的有关领导,要见一眼导演部成员也都很难,更别说打听他们设置的具体课目了。
一路上,导演部的车队总是行进在队伍的最前面,随时随地对演练进行导调。“嵌入”到部队各个作战要素的信息采集员,忠实而沉默地记录着部队的一举一动。为了“避嫌”,部队的各级指挥员刻意与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要想考出部队的真实水平,就必须保持公正和中立。”导演部副总导演张英辰教授说,“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考评手段。”
演练过程中采集到的数万个数据,源源不断地汇入“部队演习评估系统”。“红”“蓝”双方的胜败优劣将完全凭数据说话。
演练的强度还能不能再大一点?杨宝有一路都在思考。突降的大雪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他狠了狠心,对连续行军10多个小时的“红军”下令:“不能准时到达指定地域,按失败论!”
于是,雪亮的车灯撕开了茫茫夜幕,部队冒雪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