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前些日子,我和美国朋友迈克聊天,问及他来中国旅游的目的地,他张口就答“少林寺”。如今,像迈克这样崇拜少林寺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少林寺已经成了中国文化吸引外国人的重要窗口,甚至被称为“中国文化在西方主流话语环境中最具影响力和感召力的象征”。透过这个窗口,外国人看到的是东方神韵,可是,我们身处“少林热”之中,感受到的却是一分担心。
有人会说,如今是商业社会,少林寺充分利用商业手段,打造现代形象,有何不好?这话看似有道理,但少林寺一旦沾上太多的商业气,会不会变味呢?从上世纪末开始,少林寺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向国际推广少林文化。如今,少林寺武僧团已经走遍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许多国家设立分寺和习武中心。许多国家元首访华,必去少林寺。从这些现象上看,少林寺的确正在调整自我,去适应现代社会的诸多变化,并赢得当前的国际声誉。
但是,必须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少林寺本身是神秘而肃穆的圣地。在这里,古人清心寡欲,打坐修行,参禅悟道,习武强身,陶冶心灵。一“禅”一“武”,充分结合,凝成少林寺的巨大宝藏。如今的少林寺继承了这一宝藏,然后利用现代传媒的力量,和社会压力下人们渴求清静修行的心理,打造了当前国际知名的文化形象,成功地使少林寺走出国门,并通过它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现在的问题是,少林寺宝藏正在被过度开发,少林寺在现代社会的变异中正在背叛其立身之本。
这几年,外国人渴望了解中国文化。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可能会一时兴起,怀着虔诚的心情拜访少林。但是,少林寺若继续丢弃立身之本,终究会被人所遗弃。少林不仅仅是少林寺的少林,更是中国的少林。少林寺国际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向海外拓展,自然是好事,但是,如何把握“禅武”和商业化的关系,理解好推广和炒作的区别,需要少林寺、相关部门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