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图表收集记者程维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定,从8月28日开始,全国99种抗微生物药品已经开始降价,这是有关部门第19次降低药品价格行动。而不久前,发改委又下发《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表示要建立向社会药店开放的处方管理制度。那么,这一系列举措能否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呢?
近日,受广州日报委托,广州方舟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对509位广州市民进行了电话访问,了解他们对于“药品持续调价”的看法。结果显示,高达九成的市民对降价政策是支持的,但是遗憾的是,多数人并没感觉到药品持续降价的实惠。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近年药品降价政策频出的现象,仅有一成左右的市民较关心相关政策,另有33.6%的市民仅仅是听说过而已,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表示不了解。
而之后的调查结果则证明了为什么药品降价关注度如此之低。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市民表示,前18次降价之后,药价“没感觉到任何的变化”,同时,接近三成的市民则感觉到了某些药价格下降了,但是却表示“每次看病买药的总价没什么变化”。19.1%的市民肯定了该政策有一定作用,让他们“感觉到实惠,比以前稍微便宜一些”,但认为“便宜很多”的人相当少,仅为3.8%。
而关于本次(第19次)抗微生物药品价格下调,亦仅有一成的市民表示“很期待”,而更多的人(36.6%)表示“一般”。
25.7%的被访者:需众多部门协作
调查显示,46.5%的被访者认为如果“以药养医”的制度不变,医院为了在降价后保证利润,总能找到办法换用高价的替代药。其次,被访者认为地方的执行力度不够(45.5%)和药企采取“停产被降价的药品转而生产新的替代药”等对策(38.6%)也是重要原因。同时,25.7%的被访者认为这需要众多部门协作。尽管如此,国家限制药价的政策出发点仍是广受支持的,调查显示,高达九成的被访者认可国家通过降价限制药品价格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