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海上救援工作,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就我国海上救援开展情况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据介绍,当前我国海上安全正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随着运输、旅游、资源开发等用海活动的大幅度增加以及航空业的发展,海上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在持续加大;二是我国已成为原油进口大国,原油水运量不断增加,重大溢油风险不断加大,应对海洋污染险情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三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海上救助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的是人命救助。
李盛霖部长告诉记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水上交通安全和海上救援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军地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尽最大努力,抢救遇险人员”。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人命关天,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协调一切力量”,确保遇险人员生命安全。为此,交通部把加强水上安全监管、海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提高反应能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2005年,交通部负责起草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获得国务院批准。与此同时,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设在交通部,并在全国沿海及长江干线建立了12个省级海(水)上搜救中心。目前,交通部已建成“全天候运行、全方位覆盖”的现代化水上安全监控系统,具有对重点水域、重点船舶实施有效监控的能力。
作为交通部近年来工作的一大亮点,水上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受到人民群众普遍好评,特别是在抗击今年1号台风“珍珠”时,开展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际海上搜救行动,成功救助15艘越南籍遇险渔船、330名遇险渔民,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为中国政府赢得了国际声誉。李盛霖部长介绍说,目前交通部海事系统已在沿海和内河通航水域成立了14个直属海事局、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方海事机构;救捞系统已在沿海地区建立了3个专业救助局、20个救助基地、4个救助飞行服务队、7个飞机起降点和18个应急救助(分)队。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关键作用”的海上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队伍。特别是随着一批大型船舶和救助飞机装备到救助一线,我国的海上救助能力显著提高。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交通部的海上救助工作可谓不辱使命。统计显示,2005年以来,仅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就有约2.6万名中、外籍遇险人员获救,平均每天成功救助46人,救助成功率达95%。与此同时,今年1~7月份,全国水上船舶事故和死亡人数也同比下降了约20%和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