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使全国不少机场的航班遭受延误事件,给民航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敲响了警钟。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方便、快捷,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计算机系统“死机”状况,是民航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10月10日,由于中航信离港系统的计算机主机“死机”,致使全国机场的离港系统受到影响。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长沙黄花机场等多个机场离港系统瘫痪。
中航信主机“死机”后,各机场及时启动了手工办理登机手续的应急预案。尽管故障发生在首都机场航班起降的高峰期,但由于应急预案启动及时,仅有33个航班遭受延误,旅客滞留时间未超过1个小时;白云机场遭受故障时,也是离港航班最繁忙的时候,白云机场启动了自主开发的离港备份系统,避免了因中航信主机故障造成的大面积航班延误;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利用手工操作的方式,紧急办理旅客登机手续,两大机场的航班起飞未出现延误情况。
虽然各机场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做出了努力,但是,中航信计算机主机“死机”仍给不少旅客造成了不利影响。民航业内人士指出,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时,如果航班不是非常密集,用手工办理手续还能应对,如果处于机场非常繁忙时段,肯定会造成航班延误。
中航信有限公司是由国资委管理的中航信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民航业内人士介绍,中航信离港系统建设于1988年,我国国内所有航空公司、130多家机场的实时数据传输和交换都是采用中航信提供的技术。其中,离港系统主要包括旅客值机系统和航班控制系统,旅客在机场的登机手续办理、座位选择都与该系统直接相关,是现代化机场必备的信息系统之一。
资料显示,中航信计算机系统今年1月11日曾经出现过一次故障,造成成都、上海、北京在内的全国多家机场受到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教授分析认为,信息统一能给行业和企业带来不少便利,降低运营成本。但过度集中的信息管理模式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系统中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导致局部甚至全面的系统瘫痪。信息处理系统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高,这样的风险也就越大。中航信计算机主机今年两次“死机”,就是给民航计算机系统敲响的风险警钟。
许光建指出,此次事件提醒我们,像民航这样系统性强、信息化程度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如何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是需要民航下工夫研究的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民航要研究如何应对“黑客”破坏等计算机技术保障方面的问题;研究如何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建立起快速处理故障的保障体系。
此外,由于中航信的计算机系统安全关系到全国机场的运营,中航信有必要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备份。许光建说,为了保障系统安全,银行、电信系统都建有计算机主机备份系统。
许光建认为,只有中航信从源头上建立起完备的应急预案,才能避免今后全国机场的旅客遭受到因计算机“死机”而造成的航班延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