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决定》全面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提出了“两个前所未有”的科学论断,这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放眼全球:进入新世纪,国际环境总体稳定,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一个总体稳定的国际环境。《决定》作出判断,“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大国关系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中国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合作进一步加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力量正在壮大;中国按照“睦邻、友邻、富邻”的方针和“搁置争议”的原则,同周围邻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各国携手应对环境污染、跨国犯罪、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合作愿望普遍增强,通过协商对话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成为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随着各国之间贸易、投资、技术、劳务等方面合作的加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正在加深,可利用的外部机遇更多,发展空间更大。
——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发展对华关系、加强对华经济合作的意愿日益强烈,各国和国际组织期望我国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所有这些,无疑将为我们伸张正义、支持公道,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决定》也同时指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中国威胁论”等不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舆论时起时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和投资中各种摩擦与日俱增,对我国产品的技术壁垒、生态壁垒、安全使用壁垒等也呈上升之势。
专家分析指出,制约中国发展的外部因素更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
从国内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科教兴国战略稳步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公民民主参与意识、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得到巩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党的威信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特别是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专家们指出,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给我国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的空前社会变革,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长期性根本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一些新的阶段性矛盾集中凸显,此外,还会遭遇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具体说: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技术储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包括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日益突出;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这些矛盾和问题以及对我们党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同样是前所未有的。”专家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