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胡正跃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在去年举行的第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柬埔寨首相洪森建议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一次峰会,隆重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并对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这一倡议得到与会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并就此达成了共识。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将于今年10月30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温家宝总理与东盟10国领导人将出席会议。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也将同期举行,温总理将出席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开幕式。
在此次纪念峰会召开之前,本刊记者专访了正在为峰会做紧张准备工作的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胡正跃。胡司长多年来一直从事对东南亚的外交工作,曾出任过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对东南亚非常熟悉也很有感情。当记者请他谈谈15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状况时,他却把思路放得更远,回顾了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展演变过程。
胡司长说,今天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机制比较完善,合作相当积极,内容非常充实,符合双方的需要,照顾了双方的舒适度,正积极、稳妥、扎实地向前推进。
他说,中国与东盟组织的关系虽然只有15年,但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中国与东盟能走到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实属不易,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层面:
政治关系不断加深
第一阶段,大致说就是冷战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那时的东南亚实际上分为两个国家集团,一个是东盟,一个是印度支那,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当时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也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那个时期双方的关系处在一种比较困难的状况。
冷战结束后,东西方阵营不再存在,东南亚的地区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分属不同的阵营。东盟逐步扩大,并最终在1999年成为十个东南亚国家全部入盟的大东盟。这种变化是根本性的,它也带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变化。
1990年之前,中国并没有与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建立外交关系(其中有的国家是曾经建交过、后来又中断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相继完成了与东南亚所有十个国家的建交或复交工作,这对之后顺利地开展对东南亚的工作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建交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最早是参与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虽然它不是中国与东盟的关系问题,但它却是东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其次就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边界、领土问题,双方将该问题提上日程,并逐一进行充分研究和讨论。从现在来看,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的解决意味着中国与整个东南亚国家的陆地边界问题都解决了。从缅甸到老挝到越南,长达4062公里的边界问题全解决了。紧接着又解决了中国与越南的海上划界,即北部湾问题。第三就是南海局势的稳定,中国先是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2002年又与东盟国家签署了不使用武力解决纠纷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就是解决了东南亚的共产党问题,使这一页翻过去,不再干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另外,曾经在一段时间里非常困扰中国的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华侨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可以说,政治上互信关系的确立与以上的这些背景是有直接关系的。
2003年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由此成为东盟的第一个战略伙伴,东盟则是中国与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一个地区组织。
第二个层面:
双方利益的不断融合
胡司长说,当前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越做越大,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亿美元发展到去年的1300亿美元,今年可以达到1500亿美元。他说这种发展速度是出乎他本人预料的,尽管他做了这么多年的东南亚工作。从投资的角度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东盟国家在中国的投资达到了400亿美元。此外,东南亚还有大量的劳务承包工程,如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中国都有很多的公司在那里。虽然中国在东南亚的投资数额不是很大,但是劳务承包的量很大,这也成为双方合作的一个亮点。
除此之外,另一个方面就是金融领域的合作,金融领域合作中最重要的事件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处理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在面临巨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向东盟国家同时提供了财政和金融支持,使得我们和东盟的关系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也大大地增加了。
领导人的大力培养和支持
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年来,每当彼此碰到一些问题时,作为邻国,双方都能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如1997年的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和近年来的禽流感等。在这些重大的考验面前,中国得到了东盟方面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同样我们也给予了东盟最真诚的帮助。由于这些帮助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双方的合作正逐步深入到普通百姓之中。
胡司长还特别强调了中国与东盟紧密合作的一个重要背景,即这种务实的合作、这种睦邻友好的氛围,得到了双方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和培养。虽然东盟十个国家的背景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的步伐也有很大的差异,但中国却与每个国家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领导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倾注了很多的心血。胡司长说,作为主管这一地区的外交官,他亲眼见证了我们国家领导人为此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加强民间和青年间的交流
胡司长还指出,中国与东盟合作得这样全面、友好,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同和参与,因为在领导人搭了框架、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后,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各界的参与。而正是由于这种合作符合双方的需要、双方的利益,所以才会有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各界的积极参与。15年前,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人员交流很少,现在每年的人员交流已达到了600多万人次。中国最早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就是新、马、泰,而且很快东盟十国都成了中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国。东南亚已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的首选。另外由于中国与东盟的一些国家山水相连,所以跨境游和边贸交往也很发达,边民的来往有时就像是亲戚串门。
近年来,每年春节在东盟国家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深受东盟国家欢迎。今年第八届亚洲艺术节期间举办了集中展示东盟国家优秀文艺节目的“东盟文化周”。今年5月,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双方民间友好合作谱写了新的篇章。
胡司长还指出,加强青年交流也是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2004年,中国与东盟建立青年事务部长级会议机制。2005年,中方在华举办了“东盟青年领袖代表团”、“东盟青年干部研修班”和“东盟中学生夏令营”等项目,共邀请88名东盟青少年访华。今年,还将继续举办“中国—东盟青年营”项目,邀请约100名东盟青年访华。此外,还将在广西开办东盟青年干部研修班,培训约110名缅甸、柬埔寨、老挝、菲律宾青年工作者。中国和东盟还商定启动中国—东盟青年领袖会议、中国—东盟青年企业家协会和中国—东盟青年公务员交流三个旗舰项目。
最后,记者请胡司长谈一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交往上的问题,胡司长很坦诚地谈了他的看法。他说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总体很好,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从绝对量上来看,不够平衡,有的国家贸易额很大,有的国家却很少,虽经过了长期的努力,但还是没有大的改变,主要是几个新东盟国家,如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二是贸易顺差和逆差的问题,虽然有的逆差的绝对数额很有限,但具体到某一个国家,尤其是小国家,就被看作是一件大事。这就有一个要解决贸易平衡的问题。另外贸易结构也有待进一步调整,使它更加合理。胡司长认为在与东盟的整个贸易交往上要更加前瞻一点,要往前看,不仅仅是搞一些初级产品,还要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