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诺奖得主李远哲卸任 曾鼎力助陈水扁获高等礼遇

www.zjol.com.cn  2006年10月24日 15:02: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诺奖得主李远哲卸任曾鼎力助陈水扁获高等礼遇

  李远哲于10月19日卸下“中央研究院院长”一职。

 

  12年来,李远哲把自己的政治生命绑在了陈水扁的战车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这个人,以为自己是万能的,教改要管,‘九·二一’重建他在行,两岸问题希望插一手,到处点到为止,却从来不愿意脚踏实地做最基本的苦工。”

  如此抱怨出自李登辉之口。李登辉所说的“这个人”,就是当年他亲自从美国延揽回来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

  10月19日,李远哲卸下担任12年之久的“中研院”院长之职。遥想12年前,作为首位台湾本土出生的诺贝尔奖得主,他放弃美国国籍返回台湾,成为轰动全岛的“英雄人物”。如今,不见了鲜花与掌声,不见了万众的敬仰,“李远哲时代”黯然收场。

  鼎力助扁获得“高等礼遇”

  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夕,陈水扁的民调一直落后于宋楚瑜。千钧一发之际,在“朝野”享有盛誉的李远哲站出来公开挺扁,呼吁民众要“向上提升”而不要“向下沉沦”。李远哲的“临门一脚”,催化大批中间选民倒向民进党,帮助陈水扁以3%的微弱优势胜出,实现台湾首次政党轮替。

  2004年选举前,李远哲思忖再三,再次站在绿营一边。他在“不断改革”的声明中称,民进党虽然施政经验稍嫌不足,但其“可塑性较高”。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李远哲再度“临门一脚”,恐怕两颗子弹也挽救不了陈水扁的命运。

  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李远哲受陈水扁委任,担任跨党派小组召集人。他提出了“统合论”“一中屋顶”等见解,虽然承认确有“九二共识”,但坚持“台湾现在并不是在中国大陆之下”,要求大陆搁置或打破“一个中国”的原则,变相为陈水扁背书。

  李远哲因鼎力帮助陈水扁夺得大位而获得“崇高礼遇”,同时也把自己的政治生命绑在了陈的战车上,陷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境地。李远哲“向下沉沦”的从政之路,完整地见证了陈水扁由盛至衰的历程。

  难割难舍与扁一道沉沦

  尽管为陈水扁两度登临大位立下汗马功劳,但李远哲一直以来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失望。一方面由于陈只是借他的名望来为自己拉选票,对他虚与委蛇、从未真正借重。李远哲自己也说:“李登辉听我四年意见,陈水扁只听我四天意见。”另一方面,民进党的施政成绩实在是惨不忍睹,远非“经验不足、可塑性较高”可以搪塞。只是失望归失望,李远哲始终不肯痛下决心与扁决裂。

  早在2001年5月5日,李远哲就在公开演讲中指出,陈水扁上台近一年来,台湾经济情势从股票下跌到失业问题严重,“新政府没能稳定政局及两岸关系,也不能推卸责任。”

  2004年年初,李远哲和台塑董事长王永庆、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一道发表“沉重告白”,含蓄地表明自己对陈水扁首个任期的失望之情。但是,不久之后,他却再度公开支持陈水扁角逐大位。

  2005年10月13日,李远哲在“立法院”面对李敖质询时,公开表达了对陈水扁的失望。今年6月25日,“立法院”首席投票表决罢免陈水扁案前夕,李远哲公开呼吁陈水扁“止谤莫如自修”,并首度以重话炮轰民进党:“民主进步党执政以来,政绩有限,弊案不少。对于该党未能坚持理想,未能谦卑执政,本人深感痛心。”

  但李远哲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陈水扁已成过街老鼠的今天,还寄希望他能够“深自检讨,以后功补前过”。只是未知李远哲那与陈水扁一道沉沦的声望,究竟能够透支到哪一天?

  教育改革声势大收效少

  导致李远哲光环消散的另一原因,是他领导的教育改革的失败。1996年,李远哲出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召集人,野心勃勃地按照自己的构想开展教育改革。岛内各界一时对李远哲的“教改”充满期望。可是,以美国教育为蓝本的“教改”施行到今天,台湾中小学生的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家长和学生都牢骚满腹。而李远哲被迫承认“教改”失败。

  历数李远哲12年来的作为,只有在老本行领域,他还算有所作为。作为“中研院”院长,李远哲在任期间利用自己的声望,从当局到民间争取了大量研究经费。此外,他大力延请海外有成就的杰出学者回到台湾工作,认为这批学者“对其他研究人员,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使整个中研院的研究风气进步很多”。

  2000年李远哲振臂一呼帮助陈水扁问鼎凯达格兰时,《自然》杂志曾发表一篇《风云过后的李远哲》的文章,开篇即道“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一般很少涉足政界,但李远哲却是例外”。当其黯然谢幕之际,李远哲大概终于明白,政治和教育领域的重重难题,远非他赖以获得诺贝尔奖的交叉分子术方法所能破解。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司马获稻 编辑: 何始玉
·6位诺奖获得者将抵京谈科学与生活   2006-09-04
·诺奖得主:中国25年内超越日本 本世纪内难超美   2006-06-11
·诺贝尔经济学家预言30年内中国将有诺奖得主   2006-05-17
·诺贝尔奖评选团成员:清华学生40年内得诺奖(图)   2006-03-24
·79岁诺奖尔得主家乡做科普 李政道讲演一票难求   2005-10-17
·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获2005年诺奖提名   2005-07-12
·非典时期英雄护士长张积慧被推举参评05年诺奖   2005-07-08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