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10月30日电 世界上复杂难治的河流——黄河正在被变成“数字”装进计算机,黄河治理步入“数字化”时代。
从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启动了“数字黄河”工程,以便用“数字化”手段处理黄河治理中遇到的问题。这项工程今年已完成整体框架建设,计划于2010年全部投入使用。
“数字黄河”是“原型黄河”的虚拟对照体。它借助现代化的数据采集、传输手段,“把黄河装进计算机”,进行数据集成,进而模拟、分析、研究有关黄河的自然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水利部对黄河治理提出四个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如今,实现这四个目标中遇到的多项难题,正在被边建设边应用的“数字黄河”系统逐渐解开。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断流22次,在枯水期如何调度好黄河水,确保黄河不断流成为一项艰巨任务。
记者来到位于郑州的黄河水量调度中心,了解“数字化”水量调度系统开发和应用情况,只见工作人员轻击鼠标,当前黄河水量、水库运行等信息立刻出现在大屏幕上。这套系统还可以根据黄河水量现状,迅速计算、生成调度方案,并远程监控黄河下游700多公里河段内的80多座引黄涵闸。操作人员启动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不到一分钟,远在300公里以外的河南濮阳市渠村引黄闸开启,并按设定的流量向灌区放水。
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苏茂林说:“靠数字化调度系统,黄河下游水量调度精确度大大提高,黄河已连续7年未断流。”
据了解,“数字黄河”应用系统包括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管理等系统,可以使人在电脑上看到一条完整而真实的黄河。
“过去黄河汛情靠水文工作者驾小船亲手测量,如今在天上有卫星遥感、河里有各种传感仪器,三五分钟就可以收集到各种汛情信息。”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主任张金良说。
由于有了“数字奇兵”的加入,黄河防汛水平大大提升。2003年8月,黄河流域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的秋汛,在短短14天内,相继发生9场洪水,黄河水利委员会借助“数字化”防汛系统,对黄河中游的四大水库实施联合调度,交错吞吐洪峰,保证了下游安澜。
黄河流域有50多座大中城市的居民饮用黄河水,由于污染加重,一些城市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为了及时发现、控制黄河水污染,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发了“数字化”水资源保护监控系统。
黄河水资源保护局一位负责人说,通过已安装的水质状况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及时了解黄河河道水质状况。过去水污染监控是“哨兵”,在发生污染事件之后才报警,如今正变成“侦察兵”,可以监控一些排污口的实时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