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
2006年,我国大江大河水势相对平稳,江河来水明显偏少,水位偏低,但局部洪涝灾害,极端性干旱和台风灾害历史罕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国家防总及早部署、科学调度,各地各部门高度负责、团结协作,广大军民顾全大局、顽强拼搏,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积极支持,依靠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有效管理,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严重的局部洪涝灾害,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干旱灾害,战胜了正面袭击的超强台风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夺取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水旱灾害轮番袭击
今年是我国自1998年以来水旱灾害损失最重的年份。
2006年汛期,受台风登陆和大陆暖湿气流影响,江南、华南地区频繁出现强降雨过程,福建、湖南、广东、浙江、广西等省区多次遭受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吉林、内蒙古、新疆、辽宁等省区也发生了局部强降雨过程,一些江河发生大洪水,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据国家防总商民政部统计,截至10月中旬,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1.5亿亩,成灾0.87亿亩,受灾人口14493万人,因灾死亡和失踪2315人,倒塌房屋87.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72亿元。其中福建、湖南、浙江、广东、江西、广西等省区受灾较重。
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以及西南、西北的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春旱。4月全国耕地受旱一度达2.64亿亩,比常年同期均值多4600万亩。入夏以后,重庆、四川发生特大干旱,贵州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发生了多年罕见的旱情,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北部、西北东部部分地区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夏伏旱。8月下旬,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1.71万亩,比常年同期均值多3000万亩。入秋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旱情缓和,但北方部分冬麦区土壤墒情不足,秋播受到一定影响。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381万亩,有452万人、435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2006年,受灾人口、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因旱人饮困难数、大牲畜饮水困难数、洪涝灾害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等6项指标,均是1998年以来的最大值。
今年水旱灾害的主要特点是:台风灾害比重大,山洪灾害死亡人员比例高,部分省(区)灾害损失重,饮水困难人口数量大、程度重。
科学调度举措有力
抗御今年的水旱灾害,防汛抗旱反应迅速,措施得力,体现出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科学调度和以人为本4个特点。
在防御今年强台风(珍珠)、山洪灾害和部分地区特大干旱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庆红副主席、回良玉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防汛抗洪和抗旱救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多次亲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把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作为首要任务,落实责任,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科学决策,组织转移和妥善安置受威胁的群众,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在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面前,国家防总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措施,在资金、物资等方面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并及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工作。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体现出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打好了由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整体战,有序有效地开展了防灾救灾工作。
气象、水文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形势和水情变化,及时滚动作出预报。各级防汛、水利部门及时组织专家会商,认真分析雨情、水情,对河网地区进行预泄预排,对水库进行预泄和拦洪错峰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各级政府坚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各项防汛抗洪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今年洪涝灾害期间各地紧急转移安置的群众达1254.5万人。
正是因为强有力的领导,周密的部署和有效的措施,才实现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的目标,特别在减少人员伤亡方面的成效更为明显,取得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启示深刻居安思危
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成绩十分显著,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的水旱灾害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社会对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发展与安全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加强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和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事业。因此,防汛抗旱工作要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观念,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防洪保全和抗旱供水工作中,要始终抓住“以人为本”这一主线,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在发生洪涝灾害时,要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受威胁的广大群众;在发生严重干旱时,要将确保人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首位。
必须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这有利于掌握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权,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治理和利用,有利于发挥水利工程的双重功能。
必须坚持加强防汛抗旱综合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工程治理,切实提高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防洪能力。同时,要重点加强“两小”工程治理,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完善小水库工程设施,逐步提高抗御水旱灾害风险的能力。
必须建立防汛抗旱工作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法规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和完善依法防洪、依法抗旱。要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真正实现防汛抗旱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要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建设,修订和完善各类防洪和抗旱应急预案,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等。
着眼长远创新格局
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结束即明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始,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防汛抗旱工作的力度,做到未雨绸缪。
加强防汛抗旱社会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责任制,建立制约机制,加强社会监督。
要建立有效的防汛抗旱社会保障体系,化解水旱灾害风险,增强公众抗御灾害的能力。要通过建立政府管理和社会化保障体系相结合的防汛抗旱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各项工作协调有序,人类活动高度规范的防汛抗旱新格局。
加强防汛抗旱法规建设。要加快制订《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组织落实《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任务书》确定的各项规划任务。还要研究制定旱情判别标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水旱灾害评价制度和方法。
加强防汛抗旱设施建设。要加强大江大河防洪工程的建设,不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同时,重视中小河流、中小水库的防洪,提高防洪体系的整体能力。要坚持不懈加强抗旱工程建设,特别要重视城乡和生态抗旱应急水源和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抗旱能力。
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要进一步抓紧修订完善大江大河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以及重要水利枢纽的调度运用计划。要加强抗旱战略研究,制订抗旱标准。要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为契机,建立统筹城乡、统筹流域与区域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汛抗旱应急反应能力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