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以罕见语调对军购案发出“最后通牒”的余波未平,台“国防部长”李杰又指出,因为军购案没有通过,台美军事互动渠道已暂时中断。但是国民党和亲民党没受杨苏棣和李杰“喊话”的影响,面对绿营“立委”的强力阻击,10月31日又联手在“立法院程序委员会”中第62次封杀军购案。
都是军购案“惹的祸”
据台湾《自由时报》10月31日报道,李杰30日在“立法院”接受质询时主动表示,半年多前台湾军方就已经了解到美方对军购案“越来越不耐烦”,10月上旬,美国国防部正式通知台方,由于台湾军购案迟迟未获得通过,执行台美相关军事交流的时机“不恰当”,因此确定中止11月的军备、技术交流两项会议以及美方人员长期驻台合署办公计划,一切要视军购案的通过情况才能决定是否恢复双边军事交流。李杰还强调,不仅台美军事交流受阻,就连台湾新购F-16战机的“凤隼专案”也因军购案延迟陷入停滞。因此希望“各方带有情绪的话不要再谈”,尤其军方与美方的互动原本正不断上升到最高点,如果真的往下降,“将不符国家利益”。据了解,台美“军备交流会议”一年举行两次,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台湾和美国间的军事技术交流和技术转移。台湾拟向美国新购的F-16战机在台湾组装,就是今年7月间这个会议的具体成果。美方参加的是国防部管理技术和后勤事务的相关单位,领军的是文职首长,但位阶相当于中将;台湾方面,则是由“军备局长”亲自率队参加。
不过,对于李杰的讲话,美方官员当天主动澄清表示,为避免让台湾认为美国施压,美方才决定将军备交流会议由下月延至明年一月举行,其他合作一切如常。而且只有这项会议延后举行,台美其他交流都继续进行,前不久台湾“国防部情报次长”王明义等多位将领才来美进行例行访问,美台之间预定于11月先后举行的“国防检讨会谈”及“安全合作会谈”也在正常筹备中,台美军事交流“并没有出大问题”。台湾“中央社”也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指出,在美国强调“现在是通过预算案关键时刻”之际,一组层级“还算蛮高”的美国国防部官员近日悄悄抵台访问。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美国对台湾军购下达“最后通牒”之后,最新一期的美国《国防新闻》周刊也以封面新闻报道说,国民党和亲民党联手使得三项军购案迟迟不能在“立法院”通过,是希望令陈水扁难堪并借以削弱美国对扁当局的信心,结果不但削弱了台湾的“国防”,也侵蚀了台湾与美国的“双边关系”。报道甚至援引一位前美国在台协会官员的话表示,某些“立委”因为阻挠“国防”预算“简直可以得到中国大陆的勋章”。
美国感到“很着急”
有分析人士指出,不管美方出于什么原因暂停美台军事交流,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于军购案的停滞感到很着急。当初布什顶着巨大政治压力和风险,才决定向台提供三项重大军购,因此美方不希望军购案“遭遇任何不测”。但随着布什任期结束的日益临近和岛内政治因素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美方开始为军购案能否顺利实现而担心不已。美方判断,一旦台方错过今年秋天的“最佳时节”,岛内政治风向标将全力围绕接下来一年半内的三项重要选举而转动,被赋予太多政治色彩的军购案将因此“石沉大海”。为此,美国方面希望改变以往只说不做的方式,通过一切具体的手段来向台湾方面施压,而停止军事交流就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岛内媒体也认为,美方原本希望杨苏棣的高声厉喝能迫使台方特别是泛蓝阵营做出相应让步,并希望通过李杰宣布台美中断军事交流,对泛蓝和岛内民意进行“再敲打”,以迫使其“做出合理让步”。但杨苏棣的谈话激起岛内高达65%的民众强烈反应,国亲两党意识到“目前气氛不宜”,已经再次联手将军购案挡在“院会议程”之外,令美国在无奈之中更添许多愤怒。
岛内各界议论纷纷
台湾“国防大学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健伯认为,台美军事合作是双向的,台方在武器采购和后备力量支持方面有求于美国,但台湾对美军事采购案并非完全只能任由美方宰割、当冤大头,台湾作为美国的台海战略布局关键棋子的地位和在台美军事情报交流中的作用,也令美方不得不接受“事实上有求于台”的现状,况且美方也担心台湾会“性急乱出牌”,以挑衅两岸关系底线要求美方作出让步,因此相信美方不可能长时间终止台美军事交流,只不过是美方打出的又一张“恐吓牌”。台湾《联合晚报》10月31日的评论指出,究竟是美国要持续向台施压还是当局要“挟美自重”、“以美制蓝”还是个未知数。既然军购案已经拖延了三年,自然不会在乎再拖三个月,稍微顺延一下冷静后再谈,不失为合情合理的处理方式。如果美方过分心急不断施压,反而会造成岛内强烈反应,最后只能是适得其反,希望美国三思而行。
不过,台湾《自由时报》10月31日的社论则认为,停止与台军事交流只是美方“略施薄惩”,在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岸局势中,台方有太多地方有求于美国,一旦未来台美关系真的因为军购案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马英九和泛蓝要为此负一切责任。本报特约记者林海本报台北特约撰稿人司马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