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1月5日电(记者苏杰、郑良)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3日播发的《卖牌千块,敛财百万——福建省商业联合会开展企业“签名、授牌”活动调查》,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央视国际网、北青网等各大网站转发,在网民中激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批评福建省商业联合会“卖牌圈钱”、践踏诚信、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呼吁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要坚守非营利底线。许多网民表示,对“婆婆”们如何查处福建省商业联合会的违规行为拭目以待。
一些网民指出,福建省商业联合会所授“诚信”牌子的背后就是欺诈。有网友在央视国际网站发表评论说:“福建省商业联合会,多么响亮的组织,多么‘权威’的机构啊。一个是凭借商会身份卖牌子,一个是凭借金字招牌抬高身份。至于牌匾,到底是不是牌‘骗’,商家,到底是不是商‘假’,那只有老天爷知道了。‘诚信’招牌,确实是金光闪闪啊。然而,这‘金光’闪耀之下,或许是陷阱。”有网友说:“圈钱之风,何其疯狂!”有网友说:“招牌可以花钱买来,其‘诚信’可知。”
有网民尖锐指出,买卖牌匾行为的最终受害者还是消费者。网民在湖南红网发表文章说,11月3日,“新华视点”聚焦一起借商业评比之名行敛财之实的事,读来发人深省。显然,一如周瑜与黄盖给曹操设局,福建省商联向商家授意,联手给消费者下套:“授”匾为虚,“售”匾是实,一块块“最佳商业信用”“首批顾客满意”“诚信经商承诺”金字招牌背后,是一桩桩不可示人的钱来匾往、以匾圈钱交易,敛财枪口瞄准消费者。
不少网民指出,社团组织要坚守非营利底线。一位网友说,一个本该秉承诚信原则、推动行业自律的公共组织,竟然蜕变成一个金字牌匾的“批发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社团的定位和现状。必须正本清源,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对社团组织的监管。有网友说:“学术社团更应坚持非营利和学术交流,促进学科繁荣。”
许多网友关注如何查处福建省商业联合会的违规行为。一位网友说,就福建省商业联合会“卖牌圈钱”一事,民政部门、社科联、企业减负办、纠风办都表态了,看来“商会”的“婆婆”不少呢,且看“婆婆”们如何查处吧。有网友说,如此商业联合会,应该按破坏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上限严查。有网友说,福建省商业联合会这一系列活动,并非秘密进行,而是通过网络等公开方式轰轰烈烈地进行,希望有关部门在处理这起案件时,别再心慈手软,别再打折扣,应该拿出依法严惩的姿态,还企业一个公道,给公众一个明白,这不光对福建省商业联合会有好处,也有助于有关部门增强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