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韩正:在深化改革中不断提升上海城市创新能力

www.zjol.com.cn  2006年11月08日 14:45:2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尊敬的庞约翰主席,各位咨询会议成员和代表,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上午好!很高兴和各位新老朋友在此相聚。首先,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咨询会议成员和中外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是上海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增进对外交流、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十八年来,历届咨询会议成员始终以关注的眼光和诚挚的热情,为上海的发展出谋划策,也见证了上海的每一个进步。在此,请允许我向在座诸位和历届咨询会议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很多关心上海发展的外国朋友告诉我,喜爱上海,是因为上海的生机与活力。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今天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上海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在这里我简要通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1—10月,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23.1%。预计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将首次突破10000亿元,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约占全国1/4;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保持两位数增长。透过这些数据和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保持,上海前进的脚步坚定有力,上海蕴藏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显现。

  面向未来,上海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所积累的坚实基础,我们对上海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上海,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走出这样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根本的动力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改变过去很大程度上靠投资和资源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只有创新,才能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压力,推动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创新,才能突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释放各种潜在的能量和活力,从而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这次会议选择“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为主题,正契合了上海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和我的同事们非常期待聆听各位的精辟见解。

  在这里,我想指出的是,上海今天的创新正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代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对于上海,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深刻的要求。

  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要致力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和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也是创新,是具有更深意义的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必要条件。上海20多年的发展变化生动地告诉我们,改革和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更加有利于创新和发展的体制机制,让整个城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浦东,这里正在进行着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改革探索———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浦东开发开放的再部署,对上海改革开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上海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新的重大机遇。我们将按照中央的方针政策,结合上海和浦东实际,突出关键环节,鼓励先行先试,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在政府管理创新、经济运行机制、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我们相信,有中央的关心和支持,有浦东和全市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浦东将进一步显现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将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入推进政府、企业、市场、社会整体改革。特别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切实做到决策科学民主、执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有效,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我们相信,有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作为强大引擎,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一定能够在深化改革方面有新的作为,取得新的突破,为上海增创发展新优势提供制度保障。

  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要致力于不断扩大开放,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舞台。

  开放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土壤。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体制创新,都要面对更加开放的环境。我们将致力于坚持扩大开放的方针不改变,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使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当前,上海对外开放的势头很好,上海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资规模最大,投资领域最宽,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集聚最多,外商投资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上海已累计吸引外资企业超过4万家,合同外资超过1000亿美元,实到外资超过600亿美元。外商在上海投资呈现出了新的良好态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外商投资新的重点和热点;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上海吸引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投资性公司目前已经接近500家;外商投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去年在沪外商投资企业销售经营收入比前年增长35%。

  今年年底WTO过渡期结束,我国将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我们将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充分发挥上海综合环境较好、比较效益较高、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优势,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在经济运行上加快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切实保护外商合法权益,为各国投资者在上海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创造更多的机会,开辟更广的前景。

  上海要更加积极合理科学地引进外资,鼓励外资企业参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功能开发;鼓励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参与上海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鼓励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上海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我们相信,上海将始终站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并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要致力于以创新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着力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

  建设“四个中心”是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十一五”是“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全力以赴实施好这一国家战略,努力形成“四个中心”基本框架。建设“四个中心”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要始终用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成果来推动“四个中心”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四个中心”建设的核心。上海一直把金融创新与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本形成了包括证券、货币、外汇、期货、黄金市场在内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成为我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市,目前已有340多家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汇集上海。特别是去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以及前不久金融期货交易所开业,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今后,我们将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与发展,聚焦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抓住金融人才集聚这个关键,做深金融市场,做强金融机构,优化金融环境,在进一步巩固国内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上,加快形成金融产品创新中心、金融市场交易中心、国内外金融机构集聚中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确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成为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去年,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洋山保税港区也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年,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也将建成并投入运营,预计今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100万标准箱。目前,全球排名前20位的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全部入驻上海,航线覆盖全球300多个港口。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洋山深水港区后续工程建设,以满足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的需要。同时,我们将充分发挥好洋山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创新航运服务,提升航运功能,完善航运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物流和航运服务企业集聚上海。

  我们深信,伴随着“四个中心”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上海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将进一步显现,上海为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全国服务的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要致力于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加快构建城市创新体系。

  创新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面对奔涌不息的世界科技创新浪潮,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感加强科技创新的必要和紧迫。一座具有创新能力的城市,才是一座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上海在推进创新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人才比较集中,创新资源比较丰富。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2.34%。

  今年上半年,我们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召开了市科技大会,颁布实施了《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订出台了鼓励自主创新的“36条”配套政策,明确了未来五年上海推进创新的目标和任务,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8%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各种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整体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整体战略格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立足于自身优势,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聚焦创新基地,努力实现创新突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全社会创新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在上海推进创新的过程中,众多外资企业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已有185家外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今后,我们欢迎和鼓励更多的各类研发机构来到上海,带来先进的研发理念和科技成果,参与上海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我们愿与众多敢于进取、勇于创新的海内外企业家们一起,共同创造更多更丰硕的创新成果。

  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要致力于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着创新文化。我们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新,需要分工,也需要协作,更需要凝聚合力,我们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发挥所长,各尽其能。

  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风险同在。我们鼓励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宽容失败,克服浮躁,为各种创新思想、创新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创新火花集聚、传递、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女士们、先生们!

  创新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在我们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姿态,推动上海更具活力的创新创造,推动上海更富生机的繁荣发展。今天,这么多国际知名企业家汇聚这里,为上海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出谋划策,相信各位的远见卓识,将再次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我深信,乘着创新的翅膀,上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在上海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编辑: 何始玉
·中国改革论坛在沪举行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2006-11-06
·公车改革的南京样本:镇干部1人1年省下6万   2006-10-20
·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沪33万市民有了家庭医生   2006-10-15
·北京大学校长称江苏高考改革效果不乐观   2006-10-13
·韩正表示上海将继续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方针   2006-10-08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